特别呈现 > 资讯 > 正文

特别呈现 | 新一轮城市竞赛:成都新经济“直线竞速”
2019.06.25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3000多年来,成都始终以这个名称呈现于世人面前。这座依靠大熊猫、美食、安逸生活闻名世界的城市,却一次次跳出“舒适区”,在城市创新与经济变革中领跑。

时至今日,成都的城市标签不只有大熊猫,新经济也正在成为成都面向全球的新名片。

新经济提振市场信心

近期,一批智能机器人走进了成都数百家幼儿园,帮助老师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小朋友们亲切的称呼这些机器人为“大白”。这些聪明可爱的智能机器人,全部来自四川谛达诺科技。

创立于2015年的谛达诺科技曾碰到市场冷遇、融资短缺等难题,团队也一度失去创业信心。直到今年3月,成都市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给其带来转机:成都市有两个区向其开放300多家幼儿园的智能学前教育场景需求,谛达诺健康机器人+AI智能幼儿园入选。

智能学前教育这个应用场景,是谛达诺与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家长、儿童共同探索出的新模式;成都,这个机会之都让谛达诺对未来充满信心。

如果新经济概念是抽象的,那么,成都首创的城市机会清单就是将新经济落实到一个个具体场景,并将场景具象为可感知、可视化、可参与的城市机会。通过清单化形式呈现城市机会,为新经济市场主体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让企业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城市发展机遇,激发企业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和信心。

追溯到2016年,“新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许多城市瞄准了新经济的赛道,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

不沿江、不靠海、地处内陆,成都如何在新一轮城市竞速中脱颖而出?

2017年,成都在全国率先组建新经济委,在新经济领域直线竞速。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提出,成都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建设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

2017年11月9日,成都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提出新经济的“成都定义”——

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构建“七大应用场景”,通过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创业、人力资本协同、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着力培厚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

新经济,已经成为成都可持续发展与提振市场信心的新动能。2018年,成都GDP达1.53万亿元,位列全国第八;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成都市GDP依然保持了8%的增长。

新经济成长密码

硅谷作为全球创新创业圣地,《硅谷百年史》作者阿伦•拉奥认为,硅谷模式的最初源动力来自政府力量。

那么,成都新经济的“成长密码”是什么呢?

作为首个系统提出发展新经济的城市,成都成立了新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新经济委和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市级各部门主动转变思维、转变角色、主动求变,围绕新经济发展构建场景、出台政策、释放资源,联动形成推进新经济发展的合力。在新经济发展的政策创新上,成都在全国屡次破冰。

2017年12月,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主动求变、成立新经济处,在全国率先探索新经济主体标识制度,实现新经济从表现形式到行业界定的“破冰”。

作为主管企业信用信息数据的市场监管部门,只有把握了新经济的基本特征,才能快速准确识别新经济企业。在这群成都新经济的操盘者看来,新经济有4个显著特征,即:聚合共享、跨界融合、快速迭代、高速增长。

从企业在成都注册之日起,符合新经济特征的就被烙印上新经济企业的标签,聚沙成塔、聚水成河,归类到新经济各个领域。这不仅能为行业主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服务监管提供决策参考,也能科学有效分析研判新经济企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人才聚,才能产业兴。围绕新经济发展,特别是基于平台经济的新用工模式,成都市人社局主动进行专题研究,形成对成都100余万新经济从业人员的调查报告;下一步,拟出台《成都市促进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实施意见》。

具体而言,成都市人社局结合新经济新业态经济组织用工性质和特点,系统梳理用工形式,依法规范从业人员劳动关系;同时,本着不增加新经济新业态经济组织负担和降低要素成本的原则,针对不同用工形态,分类建立从业人员参保促进机制,为新经济新业态经济组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新治理释放新动能

不少专家看来,成都新经济发展的政策创新,其核心是转变治理理念。即:从“政府配菜”向“企业点菜”转变,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从“个别服务”向“生态营造”转变。

如何从政府配菜向企业点菜转变?成都的答案是坚持“开门定政策”,例如:在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政策出台前,成都市新经济委召开10余场新经济企业座谈会,与200余家新经济企业座谈,发放调查问卷660余份。在聆听新经济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和现实需求后,聚焦新经济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全阶段,分别针对种子、准独角兽、独角兽或行业领军企业三个梯度,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

具体而言:支持种子企业技术创新,提升准独角兽企业行业内知名度和话语权,推动独角兽或行业领军企业成为“城市合伙人”。

由单一企业到产业集群,成都新经济政策也从“个别服务”转向更加纵深的“生态营造”。

2019年1月1日《电子商务法》实施后,对电商平台内经营者市场主体登记提出了明确要求。当时,成都个体工商登记按照要求,只能是本地经营者,且需要个体户到辖区街道工商所面签。

成都本地新零售企业果小美网络科技公司遇到注册难题,它旗下“宝贝仓”拥有超过5万家的平台内电子商务经营者,并以每月超过5000家的速度递增。1月4日,果小美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市政府反映这一情况,希望成都开辟在线集群注册通道,并提供电子发票服务。

果小美的难题具有行业共性。几天后,成都市新经济委召集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税务局进行专题研究,起草了《关于优化电子商务从业环境的指导意见》,征求了集群注册托管机构、电商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意见,于2月13日正式印发。

这是《电子商务法》实施后全国第2个、中西部第1个出台的专门地方性具体细则,也是成都从“个别服务”向“生态营造”转变的典型案例。

成都首创的城市机会清单,则是成都从“给优惠”到“给机会”的一个典型案例。

“坚持用创新的治理方式去发展新经济。不管是我们提出的从给“优惠”向给“机会”的转变,还是我们率先在国内提出的“场景理论”,以及我们所提出的“城市机会清单”理论和我们已经发布的“城市机会清单”,其实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希望用政府治理方式的变革来促进我们新经济的发展。”分管新经济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筱柳如是说。

今年3月,在全国首份、成都第一批《城市机会清单》发布后,成都市新经济委于6月12日发布第二批《城市机会清单》,持续加大场景供给,落地落实新经济企业的参与机会。

在2019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上,成都发布“第二批城市机会清单”

第二批城市机会清单不止限于成都机会,还有来自英国、美国、意大利以及中国香港等11个国家(地区)20个城市的商业机会;此次共发布764条供需信息,较第一批增加314条,并新增企业协作、市场推广等五方面内容。

举例而言,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应用场景。成都鼓励企业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解决方案,开展共享停车试点,推进共享停车平台企业为全市460余个小区提供车位共享服务;加快推进盒马鲜生、缤果盒子等新零售的场景布局,吸引新经济企业参与城市建设运营。

新经济磁场效应

“治大国若烹小鲜”,若以“舌尖上的中国”论成都,川菜的精髓在于将各种佐料巧妙调和。这与成都聚合新经济发展多个要素,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新经济发展的各项要素而言,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等属于微观层面要素,场景属于中观层面要素,营商环境属于宏观层面要素。历经两年,成都巧妙调和各种要素,随着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源源不断地聚合,形成独有的成都新经济生态,并初步显现出新经济的磁场效应。

这从数据中可以窥见一斑:截至2018年底,成都新增新经济企业4.1万户,同比增长19%;百家重点企业中71户规上企业累计收入251.47亿元,同比增长40.24%。

仅在2018年,成都共有245家新经济企业获得投资170.21亿元;其中,新潮传媒、医云科技、1919酒类直供、驹马物流4家企业成长为“独角兽”;另有67家“准独角兽”蓄势待发。

过去几年,成都迅速聚集海内外优秀人才总量达500多万,并以年均12%的速度递增。其中,入选国家、省、市重点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2123人、顶尖团队131个,累计吸引新落户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大学生28万多人。

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编制和发布的第3期“中国‘双创’金融指数”中,成都综合得分跃居全国第5;且过去一年综合实力的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哪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哪里就会孕育新经济之芽、盛开新经济之花、结出新经济之果。”范锐平曾言,新经济发展是一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竞逐赛。

成都市将2019年确定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以开放倒逼改革,对标国际机构评价标准,全力改善市场投资、政务服务、科研创新、人才要素、法治保障环境。

刚刚结束的“兴隆湖畔·新经济发展论坛”上,由政府、企业、学者、媒体代表共同发布了《“新经济·新治理”成都宣言》“技术发展使得社会各界联系更加紧密,相互渗透和依存日益加深,唯有协同合作,才能有效解决新经济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

新经济动力作帆,直线竞速;熙熙蓉城,其志勃勃,未来可期。


*本文刊发在财新promotion频道,不代表财新网编辑部观点

财新传媒产品策划中心(PIC)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整合营销解决方案,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优势,融合公信力品牌、专业洞察、稀缺资源、创意设计、媒体矩阵,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影响力。
  • 内容营销

  • 事件营销

  • 品牌专题

  • 创意设计

  • 音视频访谈

  • KOL合作

  • 会议活动

  • 研究报告

  • 微纪录

  • 项目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