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为先,不留子孙债

2019年05月22日 12:27 来源于 财新网

  高标准严要求,实现环境“零污染、零事件”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是缅甸首个纵贯南北的大型油气管道设施。项目遵循中国石油的全球安全环保文化,严格遵守缅甸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将珍爱环境的理念贯穿到管道建设全过程。管道线路设计绕行生态敏感区、文化遗产保护区,并将环保条款列入EPC合同,聘请专业环境监理对承包商进行环保监督和管理,建设全过程实现环境“零污染、零事件”。征地过程坚持“村民自愿、少占耕地”原则,赔偿标准有据且做到村民满意,并直接将赔款发放到村民手中。施工完成后,根据缅甸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采取针对性的专项地貌恢复工作,包括播种、植生带和移栽等手段,累计投入200余万美元。

  在项目施工前,聘请泰国IEM公司进行环境影响评价(EIA)(包含社会影响评价SIA) ;在管道建成后,聘请英国ERM公司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REIA,含RSIA) 。在原油管道投产过程中,聘请缅甸KKS公司进行地泊站水头排放监测。评价、监测报告均及时提交至缅甸政府主管部门以及项目合作方,得到各方认可。

  为文化绕行,为自然绕行

  缅甸地处热带、亚热带,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在管线设计阶段就将生态多样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总体考虑。凡遇到佛塔、庙宇、学校、坟地、动植物保护区,管线一律避让。比如,为了避免对缅甸国家级宗教文化旅游风景区波巴山的影响,项目选择了绕行敷设。在环境敏感区,还通过设置警示牌、宣传画等多种方式,让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最大程度减少土地占用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最大程度减少土地占用,保护耕地种植”原则,优化管道敷设技术方案,使用警示带分隔土地边界,按照不同地理环境保证作业带宽最小。在南塘河大峡谷,峡谷两侧为陡坡和陡崖地形,最大坡度达79.5度,最大落差为203.5米,管线成“V”形。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将作业带宽度由60米优化为40米,减少对植被的损坏,并在山坡上建立临时施工平台存放原材料以减少对耕地的影响,保证在40米作业带内进行所有施工和运输活动。在若开山林区和缅北山地林区,项目采取同沟敷设技术使作业带宽直接降至25米,减少森林占用面积92公顷。

  技术为环保助力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践行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承诺,努力降低管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比如,在勘测阶段,项目采用机载激光雷达测量(LIDAR)技术替代传统的人工GPS测量技术,避免了对若开山林区和缅北山地林区森林植被的影响。在海沟穿越施工时,项目采用定向钻穿越技术取代大开挖,入土点和出土点全部选在陆上,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海洋生态和两岸的红树林。

  让生态恢复如初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将“地貌恢复工作及要求”列为EPC施工合同专门条款,制定了详细的要求。比如开挖管沟时,对表层土和下层土分层堆放,回填时严格按照“熟土在上、生土在下”的原则,减少土壤肥力损失。针对沿途不同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制定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确保不影响周边农作物种植。如在若开山及北部山区,项目采取修葺梯田、修建竹篱笆等方式降低水土流失风险。管道施工完成后,及时修复作业带,恢复地貌和植被,在米坦格河北岸侧线路Ⅰ号断崖、Ⅱ号断崖及南塘河穿越北岸等地质灾害频发地段,采用混凝土浇筑方案预防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