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新经济·中国说”系列访谈NO.5快手产品副总裁-徐欣:每个人的生活都值得被记录

2018年08月23日 13:12 来源于 财新网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一年,作为现代化经济新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新经济在新时代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背景下,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以下简称“NEI”)推出“新经济·中国说”年度主题项目,基岩资本提供特别支持。

我们将聚焦中国新经济领域的关键产业,邀请优秀企业代表来分享他们的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对中国新经济发展的建言和感受。此节目将在财新网同步播出,敬请关注。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经济创新活跃。令人赞叹的科技与商业模式创新,加之人口和市场的丰富养分,催生了网络短视频平台爆炸式增长。短视频正逐渐成为一种互联网生活方式。成立于2011年的快手,从最初的一款流行GIF图片的制作工具,转变成短视频社交平台,他是如何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呢?本期我们请到了快手产品副总裁徐欣,分享快手的发展与愿景。

 

主题:“新经济•中国说”系列访谈  第五期

对话嘉宾:快手产品副总裁 徐欣:

主持人:张丽敏(财新NEI研究总监)

导读

 

成立于2011年的快手,从最初的一款流行GIF图片的制作工具,转变成短视频社交平台,他是如何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呢?有人说,快手的发展是一个神话。从2015年中旬到16年2月,快手用户从1亿疯涨到了3亿;截至目前,快手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1.2亿,,注册用户7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面对内容挑战、竞争加剧用户流失、商业变现等问题,快手要如何化解? 如何延续神话,快手需要尽快找到答案。

 

【精彩呈现】

 

张丽敏:我做内容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对调性的把握。我们做内容有可能需要有很多KOL的支持,或者依靠他们带动某种流行的产品。也有一种声音,以快手为代表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这种调性是比较接地气的。对于这两种调性的选择,您是怎么看待呢?

徐欣:我个人认为,快手坚持了一种每个人的生活都值得被记录这种价值观,我非常认同。因为大家的生活都非常丰富多彩,但是被大众或者被媒体广为宣传的只是少数的,很多精彩的才艺、好玩的生活,或者不同人的生活方式,这些其实都应该有他们记录和分享的空间。

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这个平台能让喜欢不同内容、才艺的人,相互之间更多了解和对接。

张丽敏:那我们做哪些算法或者产品上的设计,使得这些有相同兴趣的人更好的发现彼此?

徐欣:主要还是依赖于算法的策略。首先你要让人有低门槛的内容生产能力,让他们把生活分享出来,再通过算法把这些内容分发给不同的用户,逐渐形成不同内容和不同类型人群之间的映射关系。本质上是这个样子,但实践的过程中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丽敏:这就引起了我对算法的一点点好奇,我们如果要对一个人推送,肯定要对这个视频产品进行打标签的行为,然后我们会聚合着很多在这个大标签下的很多很多不同的视频品类,尝试着一步一步分发给大家。

徐欣:我明白你的意思,这个东西我讲起来不会特别专业,但是我确实也跟你一样,之前有过好奇,因为一天我们作品的量级是千万级的,所以我当时也在想,你用人去打这样的标签或者做这样的判断,人与人之间的主观判断不一样,也会有不同的误解。

但是来到快手以后,我发现内部有2-3个团队,基于这种内容的分类、学习,做了非常多深入的研究判断,就我个人理解,主要分成两种判断方法:

1、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理解视频。可能会抽帧,抽视频里的关键帧,来看这一帧里面有什么样的内容,拿机器去训练,尝试理解画面里的内容,这是一方面。

2、这个技术叫embedding技术,挺有意思的,把一个视频变成一个字符串,把视频里各种各样的有代表性特征的信息映射到一个空间里面去,这个是不以人的理解来判断,而是以机器来判断,机器认为这一段特征,几个视频在这一段有共同特征,映射到一个空间的坐标系,X等于几,Y等于几这样的区域,它会自动映射很多类别。机器认为这些类别也是有共性的类别。

3、通过用户的行为来辅助。比如说我点了一个A视频,有其他10个点了A视频的人,其中有8个人喜欢B视频,那么他们也可能判断A与B之间有一个联系的紧密程度,A视频与B视频之间有个紧密的联系程度。

所以基于内容的理解、特征的映射、用户行为这三者你会对于内容的聚类和推荐来进行相应综合的排序、推荐,大概是这个样子。

张丽敏:从2016年底开始,有很多友商也进入了这个行业,像抖音和微视也属于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那您怎么看待您和这两位友商之间的竞争,您怎么看待未来趋势的发展?

徐欣:第一我们在内部,包括对外讲,应该从来没有认为我们是在和抖音或者微视竞争,这是第一个点,因为我感觉我们的目标核心还是记录生活,沿着自己的目标走就好了。

至于短视频或者视频这种内容的载体,其实很多人对它的理解或者对它的用途不太一样,有一些产品会更偏重于推送用户爱看的内容,观赏性强的内容,有一些会推荐一些搞笑的内容或者有一些故事情节,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这个领域的切入。

而我们还是偏重于用户记录和分享。所以我们的目标或者大家做这个东西的运营导向,好像不是特别一样。我更关注的是他们的产品理念,有哪些功能、有哪些设计的交互方式值得借鉴,有哪些我们应该提升的地方,在抖音和微视上面,给我们有很多的启发。

我们也能看到,有一些问题,我们是怎么处理的,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在这里面会折射出不同的产品设计的思路,能在里面揣测他们的目标或者他们的想法,这也是挺好玩的。

Copyright 财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