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百融金服张韶峰:中国领先的大数据应用平台赋能城商行变革

2018年07月25日 17:05 来源于 财新网

“人们之所以不愿改变,是因为害怕未知。但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这是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一书中的论断,非常契合当下的中国金融,尤其是银行业。

在中国庞大的银行业体系中,中小银行(典型代表如区域性特征显著的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法人机构数量占据半壁江山,网点数超过三分之一,地缘以及相对稳定的零售客户成为为数不多的优势。但在金融和技术脱媒、监管趋严与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尤其近两年互联网金融巨头引领的移动技术、消费者数字化需求增加冲击下,加之居民财富配置需求的多元化,城商行等中小银行的原有地盘被不断侵蚀。

客户、风控是一家金融机构的命脉,关乎企业的生死。与互联网公司相比,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风控模型和快速批量获客一直是传统金融机构最大的短板。虽然近几年不论是国有四大行、大型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农商行或者民营银行,都不约而同纷纷大力拥抱金融科技(FinTech),构建自身的大数据和智能风控系统。但多因地域、人才、科技实力、成本等因素,很难在短期内完全依靠自身能力完成转型,必须借助外部力量。

以很多区域性城商行为打破传统物理网点限制而设立的直销银行为例。直销银行并不是只是建好一个网站或者APP就足够,而是一整套产品、营销、服务系统。如何与一线城市竞争招徕优质的金融和技术人才?建好网站或者APP以后,线上的流量从哪里来?流量上来之后,技术和运营如何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这些都与传统线下商业银行网点对公和零售业务有天壤之别,而要求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完全从自身出发去改造匹配,实施起来非常不易。

再以普惠金融为例。在过去几年内,政府和社会各界为了推进普惠金融不可谓是不努力。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中小微企业等长尾市场的金融诉求还未得到过更有效的响应。银行等传统正规金融机构做普惠金融,存在非常实际的问题,这既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有技术手段的问题。比如有些大银行成立普惠金融部门,其对公客户经理不愿意做5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因为潜在收益与风险的不匹配。但如果有前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风控审批能够完成80%的工作,剩下的工作再由人工审核,可以极大减少人力和成本。与此同时,技术手段可以避免审批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以城商行为代表的区域性中小银行在转型发展的遇到的上述难点,百融金服一直十分关注。这也是促成百融携手财新智库联合出品一份关注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报告,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能够探求目前中国城商行的现状、问题、转型和未来路径。

作为一家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服务为核心技术,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做风控一直是百融金服的核心业务。自2014年成立以来,随着金融机构需求的增大、百融金服产品扩展与提升,百融金服正进化成一家一站式综合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风控技术,向金融机构赋能。另一方面风控不仅仅停留在信审环节而是要涵盖贷前营销获客、贷中监控预警、贷后清催收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以帮助金融机构降低风险成本。

市面上有很多以“金融科技”为标签的金融服务机构,但细分开来,有点定位于金融,有的专注于科技。百融金服一直将自己定位于嫁接普惠金融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的科技平台,供给侧面向银行保险等金融或者类金融机构,需求侧面向小微企业、三农或者中低收入等普惠金融人群。不求控股金融牌照、甘居金融机构深厚,纯粹第三方技术服务平台的定位,让商业银行在于百融金融的合作中少了很多顾虑。

正是靠着独立第三方定位、富有成效的风控技术,百融金服已经为工、农、中、建、交、邮储工商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微众银行、新网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及中银消费、捷信消费、马上消费等消费金融公司,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平安保险、泰康保险、众安保险等超过3000多家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在持牌机构领域有超过70%的占有率。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城商行应在政策引导和下沉服务重心的内在驱动下,大力发展零售金融、普惠金融和非息收入业务;立足当地突出本地特色,借助金融科技,提升业务与风控能力;善用互联网思维,增加业务创新能力,拓展获客渠道......这是报告初步给城商行未来发展给到的建议。

知易行难,银行要转型发展,金融要普惠,社会信用要全覆盖,百融深知其中的不易。基于百融多年的技术和经验积淀,百融金服愿意向更多金融机构赋能,帮助金融机构提升科技能力,推动普惠金融时代的到来,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