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永不停歇的施耐德电气

2018年05月21日 17:38 来源于 财新网

十年来,在全球化和能源变革的背景下,作为中低压设备的世界领军企业的施耐德电气从未停止转型的步伐。

“不要忘记,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是企业的常态。只有不断挑战极限才能使一桩生意长青。要有冒险精神,因为成功从来不是万无一失的。”如果说欧仁二世(克鲁佐钢铁厂 第三代掌舵人)的警告被历代企业家视为行事指南,那是因为这是从无数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跨越两次世界大战、两次工业革命、八次政体变革、一次部分国有化(1937年)和一次破产危机(1984年克鲁佐-罗瓦尔公司),施耐德电气从这180年的历史中吸取了两个教训。

首先,是在一切未知的情况下对适应能力保持乐观。“施耐德家族的法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让·柏松那 的评论)事实上自此目睹了中低压电力设备和自动化领域世界冠军的诞生。当时在《拓展》 杂志的主编看来,这个蒸汽锤和第一辆三色机车的发明者是否能“在法国工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还“不确定”,因为它“没有什么技术,主要是使用外国的许可证”。

谁能想到,正是它有一天为绿色电力和工业效率的领航者们供应必不可少的技术和信息?谁又能想到,它正理想地位于“网络连通和可再生能源的交汇处”,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称之为数字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交叉口?

其次,是时间局限的经济教训。施耐德花了一个半世纪脱离钢铁、重型机械、造船和建筑行业,又花了一个世纪从事断路器和转换器业务,随后才将“电气”加入公司名称(1999年)。其中,1987至1991年间,迪迪埃·皮诺-瓦朗西纳 花了五年时间为此打下现实基础(梅兰日兰、美商时快、TE电器)。

三重转型

十年间,施耐德电气总裁赵国华将集团规模增至大约三倍,以攀升至其重要竞争对手的阵营(ABB、西门子、通用电气、艾默生、伊顿)。之前的二十五年对此扩张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在十二年内,集团投入150亿余欧元进行了百余项收购,带来集团60%的增长,并进行了三大转型。

首先,将集团业务真正国际化,并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直接联系起来。超过其营业额的43%(2015年)的“新经济”(除日本外的亚洲国家、拉丁美洲、非洲-中东、中东欧),自2004年起占集团增长的一大半。从现在到2018年,这些国家的发展预计放缓必然会带来增长的内部占比降低,约每年3%至6%。然而另一方面,这些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市场在接下来二十五年内增长的全部能源需求,正是施耐德电气可以帮助解决的。

公司的全球化同时还表现在管理委员会的全球化,其成员由三大洲(美洲、欧洲、亚洲)的八种国籍组成,也遵循了营收的地理平衡(每个洲接近30%)。中国公司由中国人管理。五年半之前,集团总裁和部分团队成员搬至香港,毗邻集团营收第二大(总额的15%)、员工数最多的市场,并未像某些人担忧的那样预示着从法国的“撤资”,法国的营业额占比(6%)虽不大,但总部地位(11%的员工数)更为重要。习惯于工作在第一线的总裁所倡导的“直接对话”文化和内部社交网络的使用也使得凝聚力得以加强。

第二重转型体现在保留技术一致性的同时不断丰富中低压电力设备以建筑为中心的传统销售市场。除工业外将销路扩展到信息和基础设施行业的举措在十年内使得营业额增至五倍,从600亿增长到3000亿欧元。然而2001年对罗格朗的收购出人意料地失败了,被欧盟委员会予以否决。尽管近三年集团停止外部扩张,但关于阿海珐和罗克韦尔自动化的传言表明尝试从未停止。

每四个月一座新的纽约城

如今,占施耐德电气80%收入的第一和第二市场比十五年前大1.5倍,当时集团鲜少涉足甚至完全缺席这些市场(数据中心供电及冷却,楼宇、中压网络和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控制)。赵国华近十年对“战略定位的清晰性”树立了基本轴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正是昂潘男爵 盲目跨行业发展的相反体现。“DPV” 认为当时的集团“除了巨大的潜力什么都没有”。

时代的结论已不再新鲜,然而形势却变得更加紧迫。从现在到2050年将有25亿人涌入城市-相当于每四个月一座新的纽约城-将使能源消耗增加一半,因此需要将能源效率提高三倍以控制碳排放和气候变暖。平均70%的建筑和工业的能效仍待优化,这些需求也更好地解释了集团对软件的重视并为此投入的四分之一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软件”是第三重转型的中心,它帮助设备生产商变成可以为大客户(医院、油气、“公用事业”等)承接项目的全套系统和服务供应商。这些集团称之为“解决方案”的产品在二十一世纪初并不存在,如今已占销售额43%(2015年)。AlphaValue 的分析师莱昂内尔·佩里塞尔认为“这一集成化的举措使其转型为类似埃森哲或源讯的大型服务商”。虽然稀释了一部分利润,其增长(四年间每年8%)也带动了集团的增长。

被戴高乐将军视为“国家活动的领航员”的施耐德如今更是客户活动的领航员。它为全球最环保的“数据中心”提供冷却和安全的能源供应,这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数据中心位于挪威。它帮助全球最绿色、最“智能”的建筑-德勤荷兰总部根据空间使用情况调整能源消耗。同时,它和凯美斯一起保障临近波尔多的欧洲第一座太阳能农场的维护和开发。“极限”还在前方。

 

(本文题图由法国使馆提供使用权)

Copyright 财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