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归来”再度出海

2017年05月15日 09:41 来源于 财新网
让吴晖觉得有趣的是,去南亚、东南亚考察,当地互联网初创公司都很热衷做“印度版支付宝”、“泰国版微信”、“菲律宾版滴滴”。

1

卡西姆燃煤电站项目招聘的巴基斯坦青年员工在中国参加技术培训。受访者供图

1

对于吴晖(前中)来说,在办公室与外籍同事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受访者供图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 .11万。留学结束选择回国发展的人员比例,在过年五年中增长了10%。有人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海归潮”形成。

  数量的增长,仅是海归的时代变化之一。发展中的“一带一路”,正在给他们带来不同以往的全新体验:海归之后,再度出海。

  “很多人是从美国的明星科技公司回到中国。他们没想到,很快就带着中国人自己的技术,过上一种更为全球化的、疯狂的生活。”一位在国内名企工作的互联网精英感叹。

  “大圣归来”

  “人工智能团队那边最夸张,开个会,感觉都可以把整条硅谷给凑齐。”

  吴晖,“70后”程序员,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资深专家。上世纪90年代,他留学美国,一待就是24年,拿到了美国国籍,在硅谷安家落户。

  回国前,吴晖为美国在线支付巨头P aypal效力了六年。“2012年之前没有太多想回国的想法。(当时)觉得在美国很好,在P ayP al很好”,他坦言,“回国的原因是支付宝找到我了。”

  这两年,吴晖深感环境在变化。硅谷的华人工程师,越来越频繁地受到国际猎头的“骚扰”。邮件、电话里,猎头们开门见山:“现在国内的机会很好,考虑一下?”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华人工程师开始讨论国内的机会,是去BA T,还是回国创业。

  吴晖不是没有纠结过。他在美国已获得优渥待遇,孩子正值青春期,回国意味着生活的巨大变化,一家四口即将分隔在东西两个半球。

  内心反复挣扎后,吴晖听从了“成就人生新高峰”的渴望。时隔多年后回到故土,吴晖在生活上并没有不习惯,倒是在公司被“吓了一跳”。他发现,许多同事来自美国知名的科技公司,“人工智能团队那边最夸张,开个会,感觉都可以把整条硅谷给凑齐”。

  海归同事组了群,没事约饭,或是帮新加入的同事找房子。群名叫做“大圣归来”。

  “顺理成章”

  “2010-2040年这最黄金的30年,全世界大概找不到第二个比中国更可能产生令人振奋的变化的地方,所以很顺理成章地回来了。”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显示,中国正由“人才流失国”逐渐扭转成全球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自2008年以来,海归人数迅速增长。改革开放至2016年底共265.11万出国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2.23%。

  “2010-2040年这最黄金的30年,全世界大概找不到第二个比中国更可能产生令人振奋的变化的地方,所以很顺理成章地回来了。”与吴晖不同的是,中民投国际执行董事徐萌在决定回国时,并没有太多纠结。

  成长于部队大院的“80后”徐萌,家族中祖父母辈、父母辈皆是军人。徐萌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有很强的中国人的印记,并且要学成归来。

  2005年,徐萌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主要在美国等地工作。2009年,母亲生了场大病,徐萌立即飞回国内,但还是花了30个小时才赶到病床前。作为家中独子,这件事也成为他回国的重要动因。

  回国前,徐萌刚刚帮老东家完成了收购医药公司的大单,还有望出任新公司的C F O职位。得知他打算回国时,吃惊的老板立即准备了一个新的职位录取通知书,并以加薪40%的条件极力挽留。“拿着这个录取通知书,如果将来后悔了,可以立刻签字完成合同,返回美国。”临行前,老板对徐萌说。

  而徐萌所希望的,是拥抱更多的可能性。“工作几年加薪,工作几年头衔上台阶,住什么样的房子,子女上什么学校,一切都仿佛看到了尽头。”在美国,徐萌的华人朋友不少,他们的生活轨迹如出一辙、清晰可辨。2016年年初,不甘仅是“重复别人的人生”,徐萌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中国。

  新的浪潮

  “20年后,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开始成为输送的源头,向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带去方案、标准和中国人的移动生活方式。”

  2013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2015年3月,“一带一路”倡议正式亮相,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倡议的力量快速、迅猛地显现,当年度,中国企业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

  “很多公司到海外去发展,加大了对国际人才的招聘力度。”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指出,“一带一路”加强了企业对国际人才的需求。

  吴晖和徐萌这样的海归,赶上了新的浪潮。

  在“一带一路”沿线,中民投积极建设产业平台和金融平台,输出国内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徐萌成为先锋。激烈的商战、说走就走的出差、凌晨两点的高层会议,成为家常便饭。

  在历史上,印度既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目的地,也是丝绸之路汇聚的中心。印度与中国的发展,早已通过各种形式紧密勾连。

  经济快速增长了20多年的印度,正在谋求从野蛮生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这个是中国已经走过的路,印度非常希望能够获得我们的经验和技术。”徐萌说,对于跟中国企业合作,当地企业的愿望和动力很强烈。

  回国前曾去印度做过项目的吴晖,也再次跟印度结缘。2015年9月,蚂蚁金服投资了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和商务平台Paytm,吴晖被任命为印度项目站长兼技术负责人。

  这完全在吴晖的预料之外,但他没有理由拒绝。“这个事情非常有意义,而且可以发挥我的优势。”

  据统计,印度人口13亿,只有3亿张银行卡。印度社会对现金的依赖程度极高,造成税收困难,也容易滋生腐败。将印度变成无现金社会,是印度总理莫迪反复提及的理想。这给P aytm提供了极好的成长环境。

  让吴晖觉得有趣的是,去南亚、东南亚考察,当地互联网初创公司都很热衷做“印度版支付宝”、“泰国版微信”、“菲律宾版滴滴”。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很像20年前,中国互联网那批最早的拓荒者,信誓旦旦要做中国版eB ay、中国版谷歌……20年后,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开始成为输送的源头,向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带去方案、标准和中国人的移动生活方式。”吴晖感慨。

   “疯狂生活”

  “最夸张的时候,一天要停电八个小时。条件好的家庭都是自备柴油发电机的。电网一停电,整个街区都是轰隆隆的发电机声响。”

  对中国的很多企业而言,出海并没有足够的前人经验可以依循。

  在吴晖看来,蚂蚁金服这样的民企技术出海至发展中国家,所有的路都要靠自己摸索。团队中很多人从美国的明星科技公司回国,却过上了更为全球化的“疯狂生活”。

  总部在杭州、项目在印度、家在美国,吴晖的新生活相当奔忙,加班更是常态,远没有在美时轻松稳定。和外国同事对接,还须克服文化、习惯上的种种差异。“印度人基本是到点就下班走人。”吴晖笑言,两年磨合,印度同事形成了加班文化,中国同事们也都把印度英语说得很溜。

  官方数据显示,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响应。中国先后与沿线国家签订了近50份政府间合作协议,

  以及70多份与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正在更积极地向中国伸出橄榄枝。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先行先试项目———另一端的巴基斯坦,已尝到甜头。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巴经济走廊即将进入早期收获模式,可以说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进展最快、效果最为显著的合作。

  位于卡西姆海港的卡西姆燃煤电站,是2013年中巴经济走廊构想提出后两国的首个大型电力合作项目,预计今年建成,发电后每年可为巴基斯坦提供约95亿度电量,有力缓解巴基斯坦电力供应紧张问题。

  尽管两国政府高度重视,“没有先例可循”,同样是国企在“一带一路”出海时面临的挑战。据了解,卡西姆燃煤电站是巴基斯坦首个大型进口燃煤电站,项目开发阶段,项目团队与巴政府、购电方、电监局等政府部门开展了多轮谈判,涉及的法律文件多达60余份。

  “90后”海归胡浩,如今是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卡西姆燃煤电站项目伊斯兰堡办事处的工作人员。

  胡浩是山西人,2014年留学英国,毕业后曾在英国一家煤炭设备企业工作。“没想到小时候身边的公司使用的都是那里的设备。”这样的联结让他感到奇妙,也令他对行业的变化更加敏感。

  两年间,胡浩目睹英国公司出口数据的明显下滑,也深感“永远不会被英国企业当做自己人”,趁签证到期之际回国寻找机会,进入中国电建。很快,他便被派往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跟进卡西姆燃煤电站项目。

  实际到了巴基斯坦,胡浩才知晓当地的供电紧张有多严重。“最夸张的时候,一天要停电八个小时。条件好的家庭都是自备柴油发电机的。电网一停电,整个街区都是轰隆隆的发电机声响。”胡浩说。

  跟当地人工作来往的过程中,胡浩最常听见的一句寒暄就是“Chinese!Bayi(中国人!好兄弟)”。

  巴基斯坦的生活不如国内便利,但胡浩将此视为宝贵体验。从英企回到国企,他看到了中国企业的力量,也终于获得了“自己人”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拥抱世界”

  “几乎每个印度人看到我的手机都能一眼认出是国产品牌,然后表达他们对中国产品和中国投资者的喜爱。一下就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在巴基斯坦,胡浩的中国面孔总能赢来当地人的好感,在印度,坚持用中国手机的徐萌也成了很受欢迎的对象。“几乎每个印度人看到我的手机都能一眼认出是国产品牌,然后表达他们对中国产品和中国投资者的喜爱。一下就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他说。

  中国投资者的名声,何以远扬海外?“很多时候去沿线国家投资,当地的公司都会担忧我们投资的决心和投资期限。”徐萌说,以印度为例,曾经因大量外资涌入导致企业间恶性竞争。“我们都会和他们讲‘一带一路’,讲中资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让徐萌安慰的是,中国的许多品牌和产品已经在国外树立了良好形象。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3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3%,与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004亿美元,同比增长40 .1%。近三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投资已超500亿美元。

  今年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谈到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用了“好于预期”进行评价。

  “20-30年前,我们没有什么技术、产品可以输出。10年前,我们没有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工具支持这样的输出。现在这些条件都充分具备了。”在徐萌看来,中国正在迎来清朝闭关锁国至今最重要的拥抱世界的机会。

  吴晖也有同感:“这是自二战以来,第一次由一个发展中国家引领全球化浪潮。并且,这波全球化浪潮,惠及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几十亿普通人,此前他们一直被边缘化、被遗忘、基本没有因为全球化过上更好生活。”

  2015年11月,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曾强调,中国愿意把自身发展同周边国家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欢迎周边国家参与到“一带一路”合作中来,携手实现和平、发展、合作的愿景。

  吴晖认为,中国企业出海所提供的,就是这样的“便车”。不仅是印度,他已带领团队出海至泰国、印尼、菲律宾,有望驶入“一带一路”沿线的更多国家。“同事们的护照页全都盖满了戳,我的都加页了。”他笑言。

  最近一次去印度的经历,尤其让吴晖印象深刻。一进Paytm总部,公司大厅“像火车票售票大厅似的”,一大群人在排队等待面试。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吴晖说,“能为人类,为一个更好的社会和世界做出贡献,这种成就感,远远超过商业上能做到多大规模、能有多成功带来的快感。”

  欢迎转发分享给朋友。本文版权归南方都市报社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需获得授权转载请点击 购买授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冯群星)

  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7-05/13/content_29487.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