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智能网联汽车报告:自动驾驶汽车的机遇、风险和动荡并存

1

  智能网联汽车之战已经全面打响,最终目标是建立全自动驾驶汽车。在这场战争中,谁能一马当先?成功标准又究竟是什么?目前尚难有定论。近期,普华永道思略特发布了《2016年智能网联汽车报告:自动驾驶汽车的机遇、风险和动荡并存》,阐述了解决上述疑难问题的方法。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仅与您分享报告中以中国为侧重点的部分内容,您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报告。

  目前,全球70%的智能网联服务销售都出自高端品牌。到2020年,高端品牌的智能网联服务将下滑至50%,其利润也将大幅缩水。虽然智能网联汽车服务将带来155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但还是难以实现真正的盈利,因为导航、娱乐和安全系统等传统设备销量随之下降。这将导致车企和供应商的利润更加稀薄。同时研发支出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带来整体销售的增长。从供应侧来看,到2030年传统车企和供应商的利润将从目前的70%下滑至50%以下;而新技术、移动服务或数字化设备等新行业竞争者将享受新增的120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而如今多数车企和供应商缺乏相应的技术,也不够果敢灵活,难以迅速实现数字化,抓住变革的机遇。

  本报告主要讲述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模式、生态环境、市场增长、地理分布和技术时的机遇和风险。报告分为七大章节,每一章节各有侧重:

  在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中,技术变革对价值布局有着何种影响?

  车企如何收回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投资?

  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发展速度如何?各不同地区、车型和套餐组合的盈利机会如何?

  汽车行业的变化对供应商产生了何种影响?供应商如何获得成功?

  中国如何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精通数字化技术的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同时大规模的创新也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这些将对未来的汽车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如何避免网络攻击?车企如何有效应对组织架构和技术挑战?

  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将如何改善驾驶体验?

  车企、供应商和技术公司的竞争加剧,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客户深入了解公司定位,明确制胜的方法。

2

  自2015年中期开始,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达到了2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此次经济放缓,再加上政府打击腐败和人民币走弱,都对商业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观察家都预计中国会继续开展经济转型,从投资密集型和出口型的经济模式转变成为由消费拉动的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管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如何演变,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可能增加。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已成为世界最大消费群体,且这个群体还将继续扩大。

  与中国的整体经济一致,中国汽车产业增长显著,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预计汽车行业的增长会有所减缓。到2016年5月,轻型汽车销售与经济增长步伐一致,增加6.9%,销量达1020万辆,主要因为税收优惠政策在2016年将继续有效。尽管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越来越受欢迎,但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关键增长市场。

  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使得中国市场更为关键。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已经比国外竞争者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实际上,网联服务消费者、政府支持和先进技术组成了良性循环,中国可能率先生产出智能网联汽车,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中国汽车公司是否可以超过日本、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公司,率先拥智能网联汽车?

  中国消费者引领智能网联汽车消费

  中国的消费者群体呈现年轻化、富裕化和网联化态势。根据高盛集团的估计,2015年,“80后”占中国总人口的近30%,且集中在城市,更富裕,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也很高。据普华永道《2016年全零售报告》指出,近2/3的中国消费者每个月都会网购一次,而在美国仅有22%的消费者每月网购一次。越来越多的网上购物在移动设备上进行。2015年的“双十一”,移动端的交易量占天猫总交易量的72%。鉴于目前5亿中国人拥有智能手机,移动端消费比例如此高也不足为奇。

  这些喜爱互联网的消费者正在把他们的目光转向本国的汽车市场。目前,世界上最年轻的豪车买家为中国人,而且这些偏好高科技产品的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率远高于其他国家。事实上,几项调查报告已经显示,中国消费者在买车时更关注车载技术,而非设计和性能,并且愿意为了网联技术而改变品牌偏好。

  中国消费者更愿意为技术“买单”。据德国捷孚凯市场咨询(Gf K Insights Blog)的调查显示,超过75%的中国消费者愿意在安全性功能上投资,超过60%愿意在跟踪使用、运行诊断和事故数据记录等汽车管理功能上投资。超过85% 的中国消费者表示,如果出现一个品牌能提供较好的网联技术,且价格适中的话,他们愿意放弃原本的品牌转而购买这个品牌。据德国捷孚凯市场咨询的调查,这些消费者认为防碰撞、危险警告和紧急呼叫等安全相关的功能是智能网联汽车的首要功能,其次是信息娱乐、导航、eCall、bCall、车辆状态记录和车辆维护等功能。

  政府监督

  中国汽车购买者已经准备好迎接全网联汽车时代,而且中国政府也大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公布了最新的十年计划,也称为“中国制造2025”,目标是将中国转变成为各领域的创新中心,其中包括汽车领域。政府计划支持国内企业研发网联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希望他们成为全球行业领袖。工信部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2025年的发展目标:减少交通事故30%以上,无人驾驶最高安全车速120千米/小时,能耗降低10%以上,减排20%以上。

  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教授李克强说道:“中国政府十分支持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多家研究机构由政府和行业协会全部或部分出资支持。我们已经帮助政府实施了多项智能网联汽车研发项目。”

  到2030年,中国公司有望占国内市场车载娱乐模块的80%,很可能在卫星导航系统市场中占据100%的市场份额。当然,中国政府也会通过贸易和监管壁垒来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同行竞争压力,如谷歌地图在中国无法使用。新的十年计划会进一步提升贸易壁垒来防止谷歌、苹果和亚马逊等西方竞争者的加入。

  创新型中国企业

  由于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市场上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传统供应商和技术公司已经作好准备迎接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系统以及套餐的增长,甚至已经准备好成为市场霸主。有些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而有些专注国内市场。

  中国领先的两家科技公司百度和阿里巴巴正在努力发展自身的智能网联汽车平台。比如,百度为宝马、奔驰、福特、现代以及中国本土品牌比亚迪提供CarLife网联平台。该平台类似于苹果的CarPlay或谷歌的Android Auto,主要用于将车内信息娱乐系统与智能手机连接。中国销量领先的品牌大众已同意使用该软件,通用和奥迪也采用了该软件。百度还致力于远程信息处理服务MyCar的研发,可用于监测汽车和交通相关数据,也将有助于百度开发自动驾驶汽车。

  阿里巴巴与中国车企上汽集团携手于2016年6月发布了一款智能网联汽车—RX5。这款汽车配备阿里巴巴的支付宝,驾驶者可以用支付宝付停车费、加油费,也能用支付宝买咖啡。此外,RX5还有三个LED屏幕,以及足够的空间容纳四个可拆卸的360度摄像头,用来录制视频和拍摄照片,还有智能后视镜、语音控制和车载的“智能”测绘系统。

  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要做的不是‘将互联网引进汽车’,而是‘将汽车接入互联网’,这将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里程碑。智能操作系统将成为汽车的第二引擎,数据则是新燃料。展望未来,汽车将成为互联网服务及智能硬件创新的重要平台。我们将真正迎来万物互联的时代。”

  跨领域合作显示了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正在蓬勃发展:

  中国车企东风和长安在2014年与电信巨头华为签署了智能网联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合作协议。

  奥迪宣布了与腾讯的合作计划。腾讯旗下的热门信息服务软件微信,将为奥迪的车辆提供定位分享服务。

  法国PSA(旗下拥有汽车品牌标致和雪铁龙)与阿里巴巴合作,将在部分车辆上安装Wi-Fi热点并开发APP实现车辆位置和油量的远程检测。

  中国移动与德国电信签署协议,将在中国创建网联汽车平台。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技术全球领导者美国Airbiquity公司和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百度宣布合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互联网服务。

  虽然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的市场环境也很适合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消费者对网联汽车极高的兴趣),但中国要实现自动驾驶汽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动驾驶汽车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驾驶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关。目前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欧美,并不适用于中国。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与自动化汽车研发集中的美国和瑞典相比,中国在交通情况、道路条件和驾驶行为等方面的环境都更加复杂。

  鉴于中国复杂的状况,政府规定在工信部制定规则之前,自动驾驶汽车禁止上路测试。这将阻碍自动驾驶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尽管中国最终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本地化的系统,但情况的复杂性无疑会减慢进度。当然进度快慢还与是否能有效采纳国外概念和技术有关。

  投资展望

  消费者兴趣、政府支持以及技术创新的结合为中国建立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优势。但即使在前景光明的中国市场,依然存在挑战。不仅是中国企业,全球每一家想要在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分一杯羹的车企和供应商都会面临挑战。

  例如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仍不具备竞争力,即使中国的智能网联技术发展环境非常优越,也没有哪一家中国车企在自主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和技术的研发中实现突破。这些企业需要更加积极地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要更加专注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多的智能网联汽车功能,通过自身内部或者与外部合作提高创新能力,如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的合作。

  尽管合作为中国车企带来了诸多益处,但风险依然存在:这些技术公司可能很快会与车企进行直接竞争。他们已经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并且掌握着很多有价值的客户信息,中国消费者了解并信任这些新的市场竞争者。事实上,长此以往,这些已经在中国高度创新的市场上占领先机的科技公司很有可能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然而,科技公司很有可能需要一直与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合作才能获得成功,李克强教授说:“互联网公司不可能单枪匹马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获得成功。科技公司并不具备制造和销售汽车所需的特定能力,很难实现车企同等水平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且燃油消耗、可再生和替代能源的发展以及环境问题也会成为技术公司前行的阻碍。”

  中国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决定了它将是全球车企未来发展计划中的关键。当然,中国政府为海外公司进入中国设置了壁垒,且大力支持本土企业。随着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逐渐规模化和成熟化,壁垒将会加强,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但是,中国市场依然庞大,竞争依然激烈。对此,外国企业可以利用中国不断发展的技术创新环境,开发并检验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和服务,同时更加注重与中国科技公司的战略合作,从而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联系我们

思略特是由注重实效的战略家组成的全球团队,致力于协助您掌握核心优势,我们与您并肩战斗。

业务垂询 +86 21 2323 2020
媒体垂询 +86 21 2323 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