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消费者需求研究报告

2016年09月29日 16:13 来源于 财新网
王卉阳女士在2016海游休闲度假创新论坛上,从周边游消费者的具像微观的画像,具体的细分,分享了对未来周边游发展趋势的独特观点。

  大家好,我来自华美顾问,前期我们很荣幸的为海银发展旅游度假板块这一块一起共同探讨了他的发展战略,同时也对为了进行了一些探讨,今天我们一起回顾,共同、探讨一下,我们在需求板块的这样的一些内容和分享。

  为了这次我们对于周边游,这次主要是集中在周边游,城市、短途周边的这样一个旅游状况。我们基于城市周边短途旅游消费者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这次的分享主要也就是关于问卷调查的一些结果。

  刚才各位嘉宾和履行从宏观的角度已经对旅游市场和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今天我们就从周边游消费者的具像微观的画像,具体的细分,未来周边游发展趋势的角度进行一个阐述。我们从整个有效的样本量入手,除了大量的资料还有问卷的调查,周边消费者的肖像是非常鲜明的,第一他的自助游是更加明显和普遍。第二个我们经常看到网络微信等等在线渠道的传播非常重要,事实上当我们剥离在线这一块,我们从线下的角度来看的话,口碑才是最重要的,亲朋好友的推荐往往能起到更好的作用。这也意味着我们对于旅游、度假需求的角度和供给的角度来看的话,真正具有生命力和更持久的是品牌效应。第三个就是最爱景观和美食。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对在旅游的过程当中。最讨厌的因素是拥堵和排队,从需求角度看的话,放松和减压,家庭亲友的相聚成为了推动周边游的一个具体的需求。从度假方式来看的话,我们也可以简单看一下这个数字,城市短途旅游其实他的频次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特别是从1线,以及1、2线中心城市来看的话,基本上一年3、4次这样的频率,这也和我们中国的小厂家,包括中秋节等等频次相吻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假期制度的进一步的推行,出游的频次和时间也会有所提升。我们可以看到,人数来说基本上是3.5人,本来中国从度假休闲的角度来说的话,一般来说应该是3人,为什么还有3—4人这样的人数呢?我们发现在中国不仅仅是家庭出游,还有朋友之间的出游。在今天的旅游度假,消费的过程当中,年轻人,80、90后正在用他们的消费能量引导我们未来的巨大的潜力性的需求,他们更多是年轻人结伴出游,更多是小群体的结伴出游。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3大人群基本上主要是以家人,家庭为主,其次就是情侣和亲友。平均停留的时间是2.5天的长度。这也符合我们整体包括周末,还有小长假平均下来之后度假时间的长度。

  我们再看看度假的消费,由于京津客群度假消费欲望强烈,为什么呢?我们研究下来可能是因为雾霾比较严重,所以他们想尽快的逃离。另外基本上消费的档次都在3—5百块一天。假设有更好的产品出现的情况下,他们愿意支付更高的花费,比如说5—8百块支付住宿的费用,我们也可以看到如果从住宿的角度都愿意支付这么高的费用的话,就意味着他的餐饮消费以及我们说的甚至是旅游交通和购物的消费的支出相应是同比增加的。

  还有一个本次研究的对象和群体,这次研究60%为女性,年收入是在20—30万的有小孩的家庭居多。我们在有效问卷里面,我们发现愿意回答问题并且让这个问卷变成有效问卷回答的生力军是女性,而且是有家庭的女性。这个可能跟他们更多对于掌控这个家庭的度假消费的开支和更关注这方面的内容是有关系的。而很多的男性其实对这个话题并不像女性的度这么高。

  参与这次调研的过程当中。为了保证普遍性。企业员工也占了很大的额度,私营企业也有,涵盖了不同的行业和职业。这里面我们也会发现,旅游里面我们说大家不喜欢什么,就是旅游的一个雷区,大家可以看到,痛恨交通拥堵的在旅游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占了50%的状况,人多排队也好,包括门票贵,环境差,污染严重等等,都是大家不愿意去看到的,就是说未来在做创新型的旅游的产品的过程当中,我们可能要去注意和规避的一些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量的需求呢?

  相信在座的各位都身有体会,因为现代人工作压力比较大,对于整个在环境的因素,社交的因素,精力和生活方式上,灰色的部分基本上是受到了一些挤压的,因为这几大方面的压力,导致了需求的释放,通过旅游寻求一种心灵的平衡,我们可以看到,生态污染、交通,拥堵,还有社交方面的亲情的疏离,每个人都抱着一个手机,实际上心灵是孤独的,大量的环境社交,还有生活压力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了通过旅游来实现更多的是对自然的一种追求,能够在自然里面能够和相同类似的人群进行沟通和交流。大家可以有一个共同追求的目标,共同来探讨一些问题,甚至共同寻找一个好的环境。在相似的人里面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个也是当我们探讨这些需求的时候,也是我们希望通过需求来推动我们的产品创新的一种手段。我相信等一下我们的海游的李总这边也会更多来探讨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在做新的产品中,我们怎么样发现人们共同的一些需求,然后从体验的角度,从社交的角度来进行一些产品的创新。当然还有我们在生活方式上健康养疗,治愈心灵也是未来的发展空间和趋势,这里面我们刚才的陈博士也提到了,这是未来需求的大的趋势之一。这也和我们调研的结果相吻合。

  我们再看看出游的频次,城市周边游一年差不多是3.4次。就是和我们的小长假的频率相似。这里面距离的京津频率会高一些。平均旅游人数这个也提到了,在中国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亲朋好友一起出游的频次会比较高,随着二胎政策的推动,二孩的出生,也会有大的增长。这里面出游的同伴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结果基本上就像我们所讲的,家人、情侣,朋友是主要的出游伙伴。未来我们产品的设置上更多是要考虑目标人群,不仅仅是家庭、亲子,更多还有群体和年轻人。相似的人他们的需求是怎么样的,打造什么样的场景来满足这种度假休闲需求呢?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出游的时间上,京津区的平均的出游时间长达3.1天,也许是不是雾霾的原因导致的,还是城市内休闲的产品供应少一些或者没有那么丰富,才导致北方区域的外出停留时间更长。

  然后就是口碑推荐,提醒我们更多的关注品质和品牌。这里面,很明显周边游这一块,大家的偏好更多是在自助游这一块。我们可以看到从最早的跟团游正在失去他昔日的辉煌,自驾游在逐渐增长,在线旅游的发展也让周边游自助出行逐渐成为一个主要的趋势。人均消费上,这里面我们看到京津和长三角的旅游花费能力远远高于珠三角,这和经济水平没有关系,但是和消费者的特征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把美食放在里面做调研的话,我相信珠三角远远高于其他区域了,因为消费的人群和特征是不一样的。人均消费超过了1200元,这只是周边游,交通本身并不占太大的份额和比例。更多是在住宿、美食这方面。还有体验等等这些方面的花费上。其实这个花费也是成了一个增长的趋势。

  吃、游是旅游消费的主要开支,度假休闲的一个角度对于旅游和美食的关注,跟我们现在流行的城市里面人们的消费特征也是类似的,城市里面人们通常是什么呢?前一段网络流行的“逛吃逛吃”,就是一边玩一边吃。在中国也是呈现这样的特征,旅游和美食。通过数字的调查我们发现游有不寻常的热情。我相信海银未来的产品上也会有这样的体系。还有就是便利的交通,景区以及良好的自然资源,一直保持三大旅游吸引条件,成为存在的吸引力。放松减压、亲朋好友的相聚是首要目的。关注点、景观、美食和浪漫度假设施。在这里面我们会发现,在景观以及浪漫度假设施上,长三角的关注区域是高于珠三角,反过来我们看珠三角对于美食的关注度更高。

  从住宿的角度来看,从旅游出行的角度来看,在线预订是主要的一些手段,在消费的档次商标法,更多强调舒适度,中高端的酒店也好,度假村也好,他能满足度假的需求。近6程的受访者愿意花费更高的支出寻求更好的住宿条件。除了住宿之外大家关注的是什么呢?餐饮等等,周边的体验和运动设施,也就是除了住宿之外的几点关注点,我们同样也对为了增加这次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程度,大家也知道,在国际上,包括旅游度假,金融类的这种旅游度假产品,其实他相对来说也是发展的趋势,在这里面我们对中国的消费者,度假者,也进行了一次调研,我们会发现对于旅游金融的产品,基金类的产品,理财类的产品,甚至像分时度假这样的产品,中国的旅游度假消费者目前还处于起步和认知的阶段,在这里面随着我们整个经济的发展和供给产品丰富度的增加,我们相信中国人对旅游金融产品的关注度会有所增加。

  周边自助游产品核心更多是搭建消费场景,刺激平均消费频次,无论是季节性的主题,民族民俗,影视音乐,客源细分的角度,说白了也就是全域旅游的角度,不仅仅是包容性更强,旅游细分也在增加,这里面场景体验式的消费,以及标准化,差异化的体验,都是未来我们产品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我们带未来的度假产品的打造上需要关注的重点。

  高频次的亲子游和周边游紧密相连,我们会发辫周边游企业也在尝试建立亲子游的品牌。这是从供给的角度去看的。

  旅游人文化,个性化,打造品牌,走向多元化渠道。也会呈现一个趋势,第一,消费也会比较物有所值的,中国的度假、休闲的消费者,第二个就是更加追求这种个性化的产品,以及情感的表述,第三个就是他们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是提高的。在做这次调查之前,我们本来假设的一个条件是说随着在线预订,及时预订的兴起,是不是旅游度假需求的消费者他们品牌的忠诚度在降低,事实上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正好是相反的,品牌的忠诚度其实是在逐渐提高,而且口耳相传的口碑也是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还有就是购物方式的改变,新兴的技术打造的多元的旅游购买方式,需求的趋势也呈现出更明显。

  另外就是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运用,目的地,产品打造,包括关系的维护上也会逐渐显现。

  旅游金融我们也关注到了,在这里面迎来了一个新的增长,而且是贯穿到整个出游行程之中的,从出行前、中一直到最后。

  鉴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了,对于我们的度假需求的描绘,我们也希望创新总是不一定引导需求,但是创新一定会推动需求,我们也希望未来有更多更好更丰富的产品能够呈现在消费者的面前,谢谢!

相关新闻

组织架构

  • 主办机构
  • 支持单位
  • 全程合作媒体
  • 直播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