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医疗:远程关爱走进现实

2016年06月28日 12:06 来源于 财新网

 

  都说在中国买房难,直到不久前查出怀孕,陈薇才发现原来预定一张产房要比看房艰难得多。“原本以为现在离预产期还早,没想到托朋友去家附近的妇产科医院问了一圈,才发现那里的产房已经预约到明年了!”

  在妈妈社区群中问了一圈,陈薇才了解到,与自己同样为了宝宝“备战”中的女性同胞为数不少,甚至还有人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上海排队挂号。虽说身处优质医疗资源最集中的国际大都市,有着像国妇婴、红房子、一妇幼这样的全国知名的妇产科医院,每年多达23万例,平均每天630个新生儿诞生的生育浪潮仍让产妇及其家庭为了PK一张床位而苦苦犯愁。

  作为已将网购当成家常便饭的80后,陈薇在收集医院服务信息时不禁想到,有没有一种网络能够像淘宝、京东那样改造医院,让看病过程如同网购那样一目了然,只需点击手机屏幕,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完成咨询、预约、诊断、付费,让高不可攀的医生成为“客官”们口中那声熟悉的“亲”?

  就在“陈薇们”为了排队挂号想尽办法的时候,另一头的医疗机构也在悄悄地酝酿着一场名为工业互联网的革命:医院的挂号台、验血室、放射科、手术室、药房正逐步连上网络平台,让医疗数据在各个平台成员间共享。

  用互联网请名医看病  社区小诊所的大梦想

  陈薇或许应该感到幸运,假如她身处四川某个偏远的县城,不要说挑选医院,就连做个常规的超声波产前检查恐怕都是个媲美哥德巴赫猜想的大难题。

  曾有一名西北的卫生院负责人感慨到,卫生院对付头疼闹热方面的小毛小病还行,像肝癌、胆结石、心血管这样的大病,只有二级医院以上的大医院才能看得了。

  一位长期在四川成都基层医疗市场扎根多年人士则进一步解释到,“三甲医院使用的是100万人民币一台的数字化设备,乡镇医院使用的却是几万块一台的胶片模拟机。”在他看来,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就相当于一张黑白水洗照片和彩色数字照片之间的差别。

  在数字化的时代,去医院放射科做一次CT或者MR检查,需要的时间不超过几分钟。医生能够在电脑上任意放大和缩小影像图片,让微小的病灶暴露无遗,如果自己不能确诊,轻击鼠标就能将数据发送给专家会诊。

  而位于偏远地区的县城和乡镇基层医院,则仍处于黑白胶片阶段。基层医生的大多数时间不是花在给病人看诊,而是在暗房冲洗胶片,黑白胶片的低分辨率又阻碍了医生对病情的及时诊断,病人即使想要转诊,也无法使用小诊所拍摄的模糊图像。

  在过去十几年中,互联网的出现曾让城市与农村间的距离前所未有地靠近,那么如今,社区小诊所又能否借助互联网的东风,一改村民长途跋涉去他乡看病的痛苦局面?

  GE医疗大中华区X光产品经理郑晓军和他的研发团队从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思维中获取了灵感。与其让卫生院丢旧的黑白胶片机,不如设计一个小配件,将胶片转换成数字图像,这就是iDR这款X光机数字系统产品诞生背后的故事。

  在这个手提箱大小的X光机读取设备的帮助下,成都市内的三级医院华西医院成功地与下属600多家医联体合作医疗机构对接,让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所的医生能够得到上级专家的远程会诊支持。

  这早已超越了消费互联网简单的交易功能,除了远程会诊,更有远见的医院正在第三方数字平台的帮助下,将医生笔下的一张张处方变成云端平台中的一份份数据,在智能软件中寻找着最匹配的治疗方案。

  用大数据的智慧诊断疑难杂症  河南脑卒中550万数据库

  B超、超声、彩超,医院检查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但这并不总与医院诊断的能力完全画上等号。

  在妈妈群中常年置顶的问题之一就是产前四维彩超要不要做?专家的建议往往似是而非,只有特殊病例才适合四维彩超,但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特殊病例”这个特殊族群?这也让包括陈薇在内的许多病人感到疑惑,有没有一种智能软件能够提供更精准的诊断方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与第三方合作搭建大数据共享平台,将个体病例汇总入大医院,甚至是区域性的疾病数据库,也让曾经的疑难杂症也有机会在初期就提早得到筛查和精准诊断。

  从三年前起,河南省最大的三甲医院郑州大学一妇院就通过下属新密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在省内构建城市及农村的脑卒中病例筛查和数据汇总工作,迄今为止已经数据库中已存有将近550万个数据。

  据为该项目提供筛查设备和平台技术支持的GE医疗大中华区市场部战略经理张韬介绍,在目前的数据基础上,如果持续观察3-5年,就能采用智能分析软件计算出国人最容易引发脑卒中疾病的症状,以及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而在现阶段,郑一大通过服务器上的在线信息系统,储存来自下属县市级医院和乡镇社区卫生院的超声检查图片、症状和治疗情况,而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自动分类病人属于早期、中期还是晚期。

  “我认为这离智能还有些远,真正的智能,软件应该能够根据图片自动判断病人的病症。”曾经是一名体制内外科手术大夫的张韬在展望智能医疗时说到。

  他的同事郑晓军对此也有同感:“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几十年了,但区别在于互联网只是把大家连起来,但互联网+会对有价值的数据进行挖掘,开发一些利用这些资源的服务。”

  但说到大数据在医疗行业更大范围的应用,张韬依然充满信心:“目前一妇院拥有所有数据的权限,而其他下属医院只能调取自己的数据。但如果给他们开放权限就能看到,只是个网络权限设置的问题。”

  张韬所说的医院信息壁垒,正在医院和医疗技术提供商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松动的迹象。不久前,在上海举行的一次医疗展会上, GE全球高级副总裁、GE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上海虹桥区域将迎来一个“超级影像平台”,该区域的8家医院将通过这个平台共享影像资料。这意味着,病患反复排队、检查将在这里成为历史。

  可以想象,如果类似的共享平台能够引入到癌症、肿瘤等其他慢性病领域,攻克这些疑难杂症的日子将指日可待。

  云端医院如何走进现实  跨医院大数据平台的构建

  从整个中国医院信息系统的构建状况来看,许多医院已经具备了云端医院的网络基础,只是这些平台的覆盖面还仅限于某家医院,甚至是某一个科室以内,而在市场上,也涌现出一大批以移动医疗为方向的创业团队。

  目前,全国分娩量最大的妇产科医院之一,上海第一妇幼保健院正在院长段涛的带领下进行一场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化改革。

  “之前的一些移动医疗应用根本没有抓到医疗的痛点,所以我们也不得不要放下手里的活,掺和进来,”当提到医院互联网化的初衷时,段涛说到。 就在一个月前,上海一妇婴宣布与百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展开移动支付、网络信息平台等方面的合作。段涛认为,作为医院如果不去考虑互联网和移动医疗,对患者来说体验也会非常差。

  目前,上海一妇婴的官方网站已积累了35万活跃用户,有五分之一的用户直接使用手机挂号、付费、领取报告,并有40%的人用手机预约产房,在家中接收产妇实时信息的真实景象。

  在段涛这样的互联网医疗先行者看来,挂号网这样的移动医疗服务还仅仅是个开始。据了解,上海一妇婴正在与百度筹建一个O2O医学检测平台,其服务范围不单是位于上海的妇产科医院,甚至还可能辐射到整个中国乃至境外的市场。

  “我们站的高度是产业高度,想的是平台,做的是战略,医院不仅是创新入口,而是希望将整个生态做的更好。我们的目标并不仅仅是移动医疗,而是全面拥抱互联网化。”段涛说到。

  云端医院的建设势在必行,但这并不能只是医院自己的闭门造车,还需要更多来自外部软件技术供应商的支持。

  在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艾力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庄一强博士看来,从90年代初至今,中国医院在院内、临床、实验室、放射科、影像这五大领域分别实现了数字化的应用,可以说,医院互联网已经有了骨骼,但仍缺少与外部流动的血液。而这活力的来源,就来自于企业和患者。

  “现在就相当于每家医院自己开个小店。这个设想是好的,但关键是谁愿意去那里交换信息?这里涉及到医院信息的保密性,患者的个人隐私。”庄一强说到。

  在庄一强看来,真正能够打通两者,将医院数据和公众需求联系到一起的,应该是像谷歌、阿里巴巴和GE这样具备承载高安全性工业数据的第三方平台。

  段涛所期望的“医疗生态”和庄一强所提出的工业级医疗平台,也正在中国逐步形成中。据悉,GE医疗今年正与汕头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开展一套健康与疾病管理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立将有望提前对重大疾病,例如SARS,癌症等,提前监测与预防。

  互联网不仅将影响医院自身的诊断效率,也将为整个城市乃至地区内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带来飞速升级。

  “今年在医疗方面我们会有七到八个大的应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工作在做,不仅仅是医疗,其他的业务部门也有同样的试点项目在执行,我们希望和行业合作伙伴一起摸索,使工业互联网不止是一个大家都在说的漂亮的词汇,而真正有一些项目可以落地。”段小缨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