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会展这点事儿,可不简单 ——对话全国会展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

2016年06月27日 11:55 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从杭州即将举办G20领导人峰会为契机,我们谈起了这个行业如何进入了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在刘海莹看来,会展业真正在中国发展起来不过二三十年,如要和海外各成熟市场竞争,无疑还有很多问题要思考,“政府作为牵头部分进行目的地推广是世界通行做法”,包括一个城市的会展业如何获得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地方政府又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该行业健康发展的优良环境,更重要的是,如何认识并做到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和进行专业化管理。

海总

  人物简介:刘海莹

  1980年代进入酒店行业,后于法国昂热大学获饭店及会议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北辰会展集团副总经理、北辰会展研究院院长、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全国会展标准化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总经理。

  MICE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从字面上看就是Meetings、incentives、conferencing和exhibitions的缩写。从根本上来说,MICE涵盖了会议(Meetings and Conferencing)、奖励旅游(Incentives)、展览(Exhibitions)与活动(Events)的产业。

  我们和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总经理刘海莹的对话始于杭州这个目的地城市。

  好好发展MICE,我们得知道到哪些短板

  尽管杭州首次跻身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的2015年度全球会议目的地城市排行榜Top100,但是我们发现,人们并非真正那么熟悉MICE领域以及全球市场。 

海总

  首先反思中国市场,会议业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工作还很不完善,“第一,这源于对这个产业活动缺乏标准界定,什么是会议?如何界定会议?会议如何分类?会期通常是多少天?办会地点在哪儿?由于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导致全国没有完整、规范的数据统计,可以说这个行业的家底至今还没有摸清。这使得全国上下场馆建设过热,到处雨后春笋般地建设场馆,从目前情况来看,场馆供大于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此处,刘海莹特别补充了他所经历的中国会展展馆发展“五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的案例包括北京展览馆、武汉展览馆和广州展览馆,“它们满足的仅仅是社会成就展示,不适合进行商业展示”。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所引进了外国的展览项目,比如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上海国际博览中心。

  第三阶段出现了那么些向城外扩展的北京密云新博展和上海新博展。

  第四阶段则出现了一批蔓延至全国的城市综合体,比如成都娇子会展中心。

  第五阶段则诞生了国家会议中心这类同时满足会议、展览、酒店和餐饮的会议展览场地——当然能进入第五阶段的展馆还是“非常少”。

  城市政府究竟应如何发挥更多作用

  再放眼海外,全球会议城市竞争态势的加剧是不争的事实,“国际知名度、可进入性、当地政府的国际化视野、当地主办机构的积极性等因素,都对吸引主办和承办国际会议起着重要的作用”。

  毫无疑问,我们得意识到,城市政府应该尽快在国际会议中发挥更多作用。刘海莹进一步解说道,政府在国际会议发展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即所有国际会议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毫无例外的、设有专业促进局——这个机构与旅游局息息相关又略有不同,它的工作对象是国际协会、国际组织、政府部门以及有商旅需求的企业。它要借助城市旅游推广的力量,在其基础上做有针对性的、专业的、商务的目的地城市营销。 

海总

  芝加哥旅游会展局已开通了自己的博客等新媒体传播,这张图片是宣传它身为“世界布鲁斯音乐之都”的特色

  刘海莹表示,“这在海外是非常普遍的,最早的会议局在芝加哥,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至今没有一个会展业的主管部门,这确实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对于芝加哥这个城市,我们也上网检索到它的与众不同和重要性:如果说拉斯维加斯的MICE活动以奖励旅遊居多,芝加哥就是更著重于常年性的会展活动(在全球金融风暴下,商务活动仍持续进行),其著名的会展设施包括麦考密克会展中心(McCormick Place)和海军码头(Navy Pier)。

  MICE需要一个怎样的生态圈

  在另一层面,我们也得思考一个城市如何建立一个完整健康的生态圈来建设和支持会展产业?

  刘海莹谈到了曾经举办过G20领导人峰会的城市:布里斯班(澳大利亚)。

海总

  “在澳大利亚开展的大部分重要会议都在布里斯班举办,它将会展业当作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并且推出一整套的生态圈建设来完善这项产业,帮助客户体验”,刘海莹表示,“要打造一个国际会展之都,基础设施服务都是很重要的,并不是只需要一个会展场馆而已。包括生活中的琐碎细节,饮食、交通、外语服务能力等都可能影响国际会议的发展,和参展人的体验”。

  当日,还有很多欧洲的城市案例也值得杭州吸收经验。譬如,“欧洲将会议和展览分开,德国以办展为主,巴黎会议更多,布鲁塞尔以会议居多”。

  在整个采访中,我们也记住了刘海莹谈到一句话,“一个城市的国际会议多一定是与这个城市的经济水平相关,这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也应验了一句中国老话,道阻且长,必是上下求索、才能有所成就。\


对话刘海莹

  为什么有这么多国际会议在欧洲城市举办?

  刘海莹: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国际组织或国际组织总部在欧洲的数量很多;其二,国际协会组织总部在欧洲数量多。无论是会议还是展览,国际组织和协会组织的活跃性不够将直接受到影响。签证和汇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您看来,身为全球会展业发展最市场化的美国,它的会展业经验对于我们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刘海莹:美国是全球会展业发展最市场化的(国家),它占的份额在全球国际会议比例中可谓“遥遥领先”,比第二名多出五分之二。但是美国没有明显的会展城市,它发展得比较平均,这也能间接证明——其市场的发展程度是比较成熟的。

 

  目前我们看到国内不少城市都在兴建会议中心,对于发展会展业来说,酒店和会议中心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刘海莹:80%以上的会议在酒店开、而非会议中心。在会议中心开的基本都是超大型的会议,这种类型会议的数量本身不多,因为没有那么多供给。

  所以,杭州如真正要发展会议,要在酒店里建多功能厅。国际上通用是1000人以上是大型会议,2000人以上是超大型会议;大型会议一定要大型会场,还要有与大型会场相配套的中小型会场。

  会议中心还要有配套住宿,配套餐饮,这些条件是比较繁琐的,所以并不适合各地都办成会议城市,一旦开始就要有一整套的体系,但完成后使用率又不高。能开会的地方非常多,客人的选择也很多,不要把历史遗产当成副资产,这对于客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谈到国内城市争先定位为“国际会展城市”的现场,您有什么看法?

  刘海莹:一个省、有一个国际会展城市足够了。

 

  您能否谈谈医学或学术国际会议方面在国内的案例或经验?

  刘海莹:医学会议在国际会议中的比重很大,但是也要看某个城市有没有在这个行业里的领头人,这类会议通常都是由领头人发起的。一个国家的国际会议多一定与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密切相关,同样的,一个城市的国际会议多一定是与这个城市的经济水平相关,这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