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投资人眼中,“医疗+保险”模式有前景么?

2016年05月13日 10:17 来源于 财新网

  只靠社保不行,未来商业健康保险在中国的机会很大,对于这一趋势的预判似乎已形成了行业共识,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在投资医疗或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在医保控费的高压下,“医疗+保险”这种凯撒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借鉴。

  然而,不同背景的投资人对于“医疗+保险”的模式亦有不同的观点。

yuanjing1

  险企谋定医疗

  2016年5月8日,国内第一家由大型保险集团-阳光保险和国有大型医院及教学机构合作兴办的综合性医院——阳光融和医院在山东潍坊正式开业。

  对于阳光保险为何参与投资兴办医疗机构,阳光保险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健康点记者,“阳光融和医院会为阳光保险公司探索控制医疗费用的路径提供了方便条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在优化诊疗模式流程、管理机制、数字化手段等方面探索控费途径。”

  这或许是保险公司投资医院的初衷之一。在过去十几年中,造成商业医疗保险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以公立医院为主的医疗机构的过度医疗行为。有数据显示,国内商业医疗保险产品,40%的公司赔付超过100%,80%的公司赔付超过80%。

  这位负责人表示,如此高的赔付率主要是由于医疗机构为赚取利润而过度医疗、虚假医疗导致的医疗费用风险难以管控造成的。

  过去由于保险公司被隔绝于医疗市场之外,对医院几乎没有话语权,无法对医院的医疗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也就无法对患者客户的医疗费用进行管理。因此保险公司要么不做这块业务,要么对保险需求方即患者进行限制。如在产品方面设置自付比例、免赔额、分项限额、减小赔付范围等限制性条款,同时在投保规则、核保条件方面也重重设防。其结果是医疗保险产品丧失对投保人群的吸引力,最终造成了医疗保险市场的恶性循环,阻碍了国内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

  因此,当政策和市场的曙光乍现,医疗健康领域成为国内的险资的“兵家必争之地”。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特别是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410.47亿元,同比增长51.87%。有关部门测算,到2020年健康险发展空间将达到6000亿元甚至更多。

  事实上除了阳光保险,国内各大保险公司均已涉足医疗健康领域。如:泰康人寿战略投资南京仙林鼓楼医院;中国人寿与淄博市中心医院、国药集团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将共同投资设立医院管理公司;东方资产旗下保险公司与北京安贞医院签署特许经营协议,双方将在北京共同建设并运营安贞国际医院;平安保险打造了自己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平安好医生等等。此外还有一些保险公司研发产品与移动医疗公司合作。保险公司们希望通过直接投资医院或与医疗机构合作来探索“保险+医疗”的创新合作模式,打通医疗服务、医疗保险和健康管理,绕开一直以来影响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障碍。

  对于保险公司投资医疗,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认为,保险公司投资医疗机构有强烈的意愿,因为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医疗服务业经营也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这就与保险资金具有高度的匹配性。

  平安健康保险总经理毛伟标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保险公司投资医院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很多寿险公司的资金是长期性的,所以总要去投资,不管是投资股市、房地产、医院或者其他产业。因为医疗是长期发展向好的产业,投资医院有非常好的现金流,对负债而言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因此投资医院也正常;第二,要做商业健康保险最好对服务方有管控,有深入合作,投资是一个方式或者渠道。

yuanjing2

  风投如何看“医疗+保险”

  险资的热情我们能充分感受到,相比之下,风险基金的态度则要冷静的多。

  对于“医疗+保险”模式,村夫日记创始人赵衡的一番话似乎道出了目前“医疗+保险”的投资格局。赵衡告诉健康点记者,目前只有产业资本才对“医疗+保险”有兴趣,而国内的风险基金大部分不看好这种模式,这是风投资金的属性所决定的。国内的风险投资人一般希望项目投后三到五年就能退出,而医疗是一个投资周期长、需要重资产投入、不能图短期回报的领域,所以他们等不了。

  “健康保险肯定是投资人关注的一大业务,未来健康保险发展空间非常大!”德同资本合伙人许谦从长远角度看好“医疗+保险”这种模式。因为凯撒模式在美国从低端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证明在疾病预防控制、推进健康管理和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许谦也表示,虽然“保险+医疗”模式从理论上在中国是可行的,但具体如何操作还要再接着看。目前国内基本医保基金有面临击穿的风险,而近两年出现的互联网医疗后,有些业内人士设想通过互联网医疗把健康管理、慢病管理接入进来,希望形成类似凯撒模式。但这个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比如,国内商业健康保险保发展还没那么快,中国人目前的保险意识还不强,保险的效率也不高、费用比较高,提供的保障服务也存在一定问题,另外,保险公司缺少管理医院的经验,还要看执行的管理效率。因此,作为投资人也处在寻找投资机会的阶段。

  许谦认为,商业健康保险介入能产生最显著效率的地方应该是在促进健康管理方面。众所周知,政府对医保的管理是粗放式,虽然目前有些地方在试点政府采购商保服务,但体量还是比较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商业健康险出于控费的动力,效率一定比政府管理医保的效率高,要降低赔付率就会在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以及慢病管理方面下功夫。

  对于商业保险直接投资医院,清华控股北京华控康泰医疗健康集团总裁陈一则有不同观点。“自己支付,自己又有医院,那支付体系只涉及自己的医院吗?将来战略布局怎么布?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陈一表示,现在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大家的眼睛都盯着医保,因此政府作为买单方,不管是对医疗机构还是保险公司,要做好平台提供服务。这其中就涉及到医保和商保如何顶层设计、如何定位的问题。政府和几个大的保险公司怎么衔接,社保和商保怎么衔接,形成什么样的构架,建立怎么样的支付系统,医院怎么跟商保对接,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