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电商是如何修炼的?

2015年12月17日 16:31 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毫无疑问,刘强东期待的“国民企业”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情怀。

  2015年的“双十一”期间,京东捷报频传:京东全天下单量过亿,同比增长了130%。次日,纳斯达克一支代码为“JD”的股票价格全天上涨,体现了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对这家中国公司的认可。

  回首京东的夯基之路,所取得的成绩远远不止于此:2014年京东在美国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电商平台,通过探寻自己独特的模式成为中国线上零售巨头之一。据美国风险基金KPCB (凯鹏华盈公司)统计,京东当时的市值已经跻身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TOP10。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更是提出“国民电商”、“十节甘蔗”等理论,一时间令“京东模式”炙手可热。

  从企业公民嬗变为国民电商,京东缘何能够承受起“国”之重托?

  品质敢为天下先

  毫无疑问,刘强东期待的“国民企业”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情怀。在2015年京东年会上,刘强东表示,京东要实现万亿元销售收入,未来员工人数超60万,做全球贸易规则制定者,成为一家“国民企业”。

  “国民企业”理念剑指商品质量,品质一直被认为是京东的未来脊梁。2014年,赴俄罗斯考察的刘强东对当地市场频现来自中国的山寨伪劣、甚至假货产品忧心不已,与往时不同,很多质量低劣的产品穿着跨境电商小包裹外衣,进入当地市场。在刘强东看来,这种现象损害了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的长期竞争力,未来中国电商的国际化道路,再也不能依靠这种低端山寨的路径。

  因为“死磕”商品品质,一直以来京东都堪称电商群体中的“另类”:京东根植于文化、制度、模式三大基因之上创建了“360度质量保障体系”,从采销、质控、仓储、配送、售后、技术六大环节上进行全流程把控,确保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网购体验。京东集团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出现质量问题,我们不希望在京东这一端解决完就了事,而是希望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整理,敦促上游供应链从源头上解决质量问题,不但让消费者满意,也让上游生产商的品质得到提升,达到多方共赢。”——这让京东在充斥着山寨伪劣产品的电商零售业中,颇有些鹤立鸡群的意味。

  独善其身固然可贵,但兼济天下才能彰显“国民企业”的情怀。2015年,京东开始尝试推动中国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的品质升级。10月17日,京东集团与腾讯集团共同宣布推出全新战略合作项目——京腾计划,双方将拿出最强资源和产品打造名为“品商”(Brand-Commerce)的创新模式生意平台,旨在为品牌商提供一套有效建立品牌、提升营销效果和顾客体验的完整解决方案,打造“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新模式,助力商家互联网+转型。

  健全的“360度质量保障体系”为打造“品质”提供了底气,也为京东从企业公民晋升为国民企业积攒了力量。京东在帮助每个家庭获得更高品质生活为己任的理念下,一直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及服务,因而收获了极高的用户满意度,根据行业权威调查 ,京东在“电商品质保障”、“物流快递服务”、“售后服务”等指标上的用户满意度远远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

  一字之差越鸿沟

  从自己自足的企业公民到肩负重任的国民企业,一字之差,京东又是如何让鸿沟变为通衢?

  从京东创立伊始,刘强东严令,京东永远不会偷税漏税。2013年6月27日,京东商城宣布电子发票系统正式上线,中国内地首张电子发票在京东手中诞生,京东商城也由此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不仅是一个企业对合法合规经营的坚守,也是企业社会价值最直接的体现。

  当然,京东的贡献绝不仅限于此,其在供应链与创新上的作为,才是其跻身国民企业的根本。

  在物流方面,有业内人士如是评价京东:“相比轻互联网模式,京东是一艘航空母舰,更是把控供应链的典范,在零售业和物流业都出类拔萃”。

  回顾京东创业史,仓储、物流、配送构建出了京东自营业务的一流用户体验,并成为京东的口碑基石。而由于京东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针对市场需求的升级也在不断进行着。对京东而言,每一次升级都应对着更高的订单响应能力,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网友了解并喜欢上京东。与此同时,品类扩张是京东一直秉承的战略之一,时至今日,京东已经进入到一个“自营+开放平台”的生态时代。开放平台的到来也推动了京东物流的对外开放,开放平台上的商家都可以接入到京东物流体系中来。2015年11.11大促活动之前,京东更是为有关商家免除相应的入库、存储、订单生产等仓储相关费用。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仓配“免单”可以直接帮助商家降低运营成本,使其在价格和服务两方面更具竞争优势,不仅能直接惠及用户,也能使更多消费者逃离“爆仓”带来的困扰,享受到优质的京东配送服务。

  可以说,京东供应链体系已经成为京东生态创新的守护神,它的创新和变革一直引领者行业走向,让京东生态内创新可以走得更快、更稳。在创新方面京东同样硕果累累——其不仅在技术、产品、用户体验乃至商业模式的创新层出不穷,更做出了电商模式理论创新的大胆尝试。

  在刘强东提出的“十节甘蔗”理论中,他认为,“创造价值才能得到回报”是所有商业模式的基础。为此,他提出了针对消费品行业的“十节甘蔗”理论,即零售、消费品行业的价值链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十个环节,其中前五个归品牌商,后面五大环节则归零售商。“一节甘蔗的长短在短期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但长期来说是固定的。当进来的品牌过多时竞争变激烈、利润减少,那么这节甘蔗就变短了。这种情况下行业又要发生并购整合,市场规律导致了行业和品牌的利润相对固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那么,如何在固定的利润水平上发掘更大的价值?京东的做法是“吃掉更多的甘蔗节数”,即不只是做交易平台,还要将业务延伸至仓储、配送、售后、营销等其他环节。刘强东认为,京东之所以要自建物流、越做越重,是因为在产业里做的事情越多,当行业趋于理性的时候,才更有能力和资格去获取最大利益。

  “我们重新诠释了中国电子商务的‘价值’——这不再取决于你贪婪地攫取了多少丰厚的利润,而在于你为整个生态的进步做出了什么。数年来,我们坚持不断地投入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不断地投入研发和大数据,坚持不断地投入开放物流体系和互联网金融。现在,我们用投入换来了合作伙伴的效益和效率。”刘强东的话掷地有声。也正因为此,今天矗立在我们面前的京东帝国,彻底颠覆了业界对于传统商业的认知,走出了一条独创的国民企业之路。

  “国民企业”的社会责任

  作为一家国民企业,京东的法治精神以及追求市场公正的态度同样令人敬佩。2015年11月3日晚,京东集团在其官方微信公号发布了一篇针对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声明,指责其在“双11”促销活动中胁迫商家“二选一”,并称已经向国家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巴巴扰乱电子商务市场秩序——这一用法律途径来捍卫国家法律条例以及市场经济周正行为,得到了诸多有识之士的响应。

  2015年下半年,多家互联网巨头被曝出大幅缩减甚至停止社会招聘或校园招聘,这让大批正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们心头一紧,也引发对“互联网资本寒冬”的担忧。随后京东就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11月4日,京东宣布将继续扩大团队规模,2016年新增4万个岗位,其中招聘1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京东方面表示,此番招聘是“为满足业务飞速发展对人才的旺盛需求”。而据资料显示,2014年和2015年,京东分别招聘了数万名员工和数千名大学毕业生。截至2015年6月,京东拥有84332名全职员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品质,让京东吸引了更多人才“用脚投票”。

  被寄予了厚望的农村电商战略同样也体现了京东在社会责任上的担当。2014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听取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发言时,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京东电商下乡表示高度关注并寄予厚望:“村里人也应该与城里人享受同样的消费服务。”京东的农村电商战略正是要让亿万农民都受惠,不仅让他们变成新的网购消费者,同时能够更多地帮助他们利用电子商务改变生活和生产方式。

  纽约时报曾称赞:“京东的增长无人能及。”不仅因为其高成长,更因为京东完成了从“公民企业”到“国民企业”的嬗变、实现了从自力更生的民营企业到能举托国家社会责任的重量级企业的转变。

  以上种种,正是刘强东和京东敢挑起国之重担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