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普惠金融‘大时代’即将开启”

2015年10月15日 16:54 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对话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互联网金融千人会会长黄震

  互联网带给银行业最根本的冲击是商业逻辑和思维方式。P2P作为国内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被誉为是目前实现普惠金融最有力的实施渠道,而P2P网贷平台这几年的发展实践也验证了这一点。中央财经大学法学教授黄震表示,P2P就是小而美,就是快捷高效,形成信息的匹配的同时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减少过去的中间环节,企业融资难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应该说我们国家做得规范的P2P公司还不多。在整个社会信用环境很差的情况下,人人贷已经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前面”,黄震如是说。

  2015年7月,央行的一纸公文,将互联网金融产业正是纳入监管之中,尽管相关细则认为出台,但其却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这一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三个月之后10月13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领军者人人贷借势举行了自己的五周年及品牌发布,率先向市场表明了自己的积极态度。

  过去几年,互联网迅速渗透进贷款、基金、保险等各个金融领域,持币者跃跃欲试、监管者神情暧昧,蓝海态势明显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究竟将如何促进的金融行业的变革?更引人关注的的问题是,业界所预期的普惠金融,究竟能走多远?带着这些问题,财新传媒独家对话黄震教授,以期找到答案。

  “无”中生“有”,蓄势待发

  财新:日前,《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已经通正式公布。您如何看待来自监管层的态度?这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未来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黄震:最早的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指的是传统金融机构之外的新型组织形态或者商业模式,也就是业内常说的“三无”行业,这次指导意见,已经明确要将其纳入监管范畴,这是一个从“三无”到“三有”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把传统金融机构当成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主体,对互联网金融监管以传统金融机构为基点,延伸去进行监管,这是指导意见的非常大一个变化和策略——金融机构变的主体更多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全都是,他们都是创新主体,从这一刻起,互联网金融变成一种商业模式。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纳入式的监管。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措施落地,但是却已经使行业感到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因为这种对于金融创新的管理,使得以前无边界的行业变得有边界,这种变化的影响是里程碑式的。

  新:您曾经提到过互联网发展的三种核心技术:互联网技术、风险控制和法律技术,其中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可能是更抽象却更实际的,其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具体将起到什么立竿见影的作用?

  黄震:法律何以成为一种技术很多人不理解,但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要进行发展必须掌握法律技术,而不仅仅是掌握法律知识。法律意味着对法律关系分析,特别是构件新型交易关系、形成新的交易结构时,交易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如何的问题。静态法律文本是知识,变成动态的应用就是技术。

  这个领域目前没有现成的法律知识,最基础的是合同文本,用契约解决问题,所有交易都是一系列的契约组合,实现权利义务平衡。比如说在市场觉得P2P借贷没有法律规范之时,告诉大家有合同法、公司法可以为P2P平台提供规范的法律依据。现在我们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国家也已经给出了《意见》,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已经完成了一个累积,拥有了在互联网3.0时代创造未来的条件。

  百尺竿头,技术助力

  财新:互联网金融几个时代,1.0、2.0、3.0各个时代之间的区分现在是怎么样的?因为您在移动金融大会上也提到这个概念了,还有现在叫现在是3.0时代,3.0一个特点包括发展机遇?

  黄震:目前我们全行业应该回归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本原这样的认识。这个时代,互联网技术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底层的技术支持:互联网1.0时代,决定我们互联网金融1.0时代,因为它的底层技术结构都是互联网1.0的。在此之上产生的服务金融领域的互联网金融1.0——金融机构的业务辅助品,是附属于金融、类似网银的东西。互联网1.0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局域网中心网为主的服务于传统金融机构,称之为“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2.0出现移动智能终端,意味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合流,这是非常大飞跃。同时运用无线超过有线连接,同时互联网渗透到普通老百姓,让人人都能参与更加普及,少数经营阶层与普通民众连接起来,出现了人人参与的社交化。今天流行各种众筹、聚众,人人网络这些都是基于这样的基础。互联网2.0的最大特征是一个分布式结构出现了,人连网通过智能终端让每个人用得起,互联网金融就可以通过渗透每个人进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诞生新的模式和新的金融产品,直接进行借贷,这样一来,目前像人人贷这种互联网金融企业所主打的P2P就是得以实现了。

  互联网3.0目前没有完全实现,真正的互联网3.0时代是基于智能硬件的普及,每个硬件加上芯片传感器成为数据源,产生数据能够变成感应器。有了传感器有了无线宽带,有了云存储和计算就有了大数据,有了大数据,就可以产生人工智能,那才是真正的互联网3.0时代。现在互联网进入2.0转型来看,草根创业正面临新的门槛,从过去的技术领先到现在资本为王,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谁有大资本可能就把人才、技术收归自己旗下,并凭此能够建立起自己的领先优势。但是传统金融业的大机构自己做却可能是死路一条,因为它们不具备互联网基因。这个时候大机构可能采用新策略,主要靠并购或者入股进入新机构,这是一个全新的裂变式发展的方式。

  鲶鱼效应,普惠未来

  财新:如此一来,对传统金融的冲击会不会很大?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对决未来会怎样?

  黄震:我一直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整个金融改革的一条鲶鱼,一定会产生鲶鱼效应。

  整个行业应该认识到,这是一场变革,是革命的第一枪:这不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是在网上卖基金的,也不是因为有了支付宝等网络支付渠道,更不是因为其1块钱起卖这样的众筹特征。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体系打造全新产品的过程,核心在多年来累积的数亿用户的前提。所以千万不能小看互联网金融的潜力。如果有3亿用户,每个用户投一块钱就是3亿,如果每个用户投10块钱就是30亿,每个用户投100块钱300亿,中国网民基数庞大,超过了任何一家商业银行的客户基数。

  如此一来,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互联网金融是普惠金融实现很好渠道,过去喊普惠金融很多年,我们做小贷公司,做村中银行、希望能够实现普惠金融。但普惠金融有两个特征:一个要普及于底层,第二要汇集于大众。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这必然带来巨大的管理成本,但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依托于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这就为普惠金融打通了未来之路。

  财新:互联网金融对于普惠金融的益处显而易见,但是会不会对民间金融和民间借贷产生冲击?

  黄震:因为正规金融机构服务不足,所以产生了民间金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二元金融结构。民间金融补充了正规金融的不足,有其存在的价值,这种结构并没有被互联网金融打破。所以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2.0技术支持下和民间金融结合,形成了新型的民间金融P2P众筹,然后被纳入到《意见》所提及的未来金融体系的监管之中,从暗处走到明处。

  

微博微信

精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