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

2014年11月13日 15:36 来源于 财新网
青岛西海岸新区发挥自身产业优势,构建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并重、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互动

  建设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新区要充分发挥和放大青岛海洋科研和新区自身产业优势,全力打造海洋基础科研、应用技术创新、成果孵化与企业培育三大平台,构建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并重、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互动,促进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和新兴海洋产业加快发展,培育特色鲜明的海洋产业体系,引领海洋经济科学发展。

  新区海洋科技发展基础良好

  青岛拥有海洋科技创新的综合优势。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7个国家级海洋科研院所,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科考船等一批国家级海洋基础科研平台,均代表了国家水平,确立了青岛作为国内核心海洋科技创新基地的地位。青岛有海洋院士19人,占全国的69%,高级海洋专业人才约占全国同类人才的30%,承担了“十五”以来国家“863”、“973”计划中海洋科研项目的55%和91%,在我国海洋科技领域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一批科教机构逐步涉足海洋科技领域。青岛大学的海藻纤维医用材料开发,青岛科技大学的海洋化学研究,青岛理工大学的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研究,青岛农业大学的海水养殖与海洋生物研究等,也具备了相当基础,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较完善的海洋高新科技创新基地体系。

  新区也逐步构建起了自己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中国石油大学建有海洋油气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科技大学建有海岛(礁)测绘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明月海藻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海藻多糖提取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海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海藻综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建有青岛市海洋重型起重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建有青岛市海洋平台与工程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海西电气有限公司建有青岛市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海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新区的海洋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依托科技和产业优势,全力打造三个平台

  新区海洋科技发展,应当突出高端、深蓝、新兴的总体要求,既要抓应用基础研究,更要抓应用技术开发,突出区域特色和市场化要求,在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上下力气,在培育科技创新企业上打基础,在发展海洋特色优势产业上做文章,真正领航海洋经济科学发展。

  (一)瞄向高端科研机构,实行精准引进,深化务实合作,打造新区海洋基础科研平台

  一是进一步加强“国字号”、“海字头”的科研机构的引进工作。引进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基地以及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渔业科学研究中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二是搭建特色鲜明的科研基础平台。围绕海洋生物、物理海洋学、海水养殖、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物理、海洋药物、海洋腐蚀与防护等领域,重点推进中国石油大学海洋油气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海岛(礁)测绘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海藻综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提高平台能级,同时再创建一批海洋高端研发机构。

  三是推进与“国字号”、“海字头”机构的务实合作。积极推进与中国海洋大学的全面合作,探讨建立国家海洋实验室黄岛研究基地,推进与中科院、中国电科、中船重工等机构的合作,以基础科研带动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

  四是积极引进高端海洋人才。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战略,重点针对两院院士和千人计划,探讨建立高端人才工作室,年内新建立院士工作站10家,总数达18家以上,新引进千人计划10人以上。

  (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应用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海洋应用技术平台

  1、优化海洋科技存量。西海岸新区两个最大的海洋科技存量,一是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集聚区,以明月海藻、聚大洋海藻等一批集海藻加工、海洋药物和海藻应用研究于一体的海藻精深加工企业为基础,努力向海洋医药、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等技术开发迈进,积极发展微藻能,建设海洋微生物质能源研发生产基地。二是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产业集聚区,以北船重工、武船重工、中海油海洋工程、中石油海洋工程等企业为基础,重点引进中船重工装备研究院,要突破船舶制造设计和总装制造关键技术,提升青岛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综合竞争力。

  2、提升科技创新增量。一是要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要科学选划海洋能利用空间,争取实施一批海洋能示范工程,建设斋堂岛海洋能源综合示范岛,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二是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建设中国电科信息装备产业园,重点开发海洋综合信息系统、船舶电子通讯和导航、舰载高端电子信息装备、港口物流基础信息系统等产业。三是海洋信息的开发和利用,积极争取国家海洋局的支持,建设国家级大型海洋数据中心。

  3、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海洋药物、海洋涂料、海洋监测设备、海洋腐蚀防护等国家级、省部级研发平台,引进装备制造、海水利用、海洋能利用等工程技术研发平台,打造国家海洋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主的创新体系,依托领军企业建设10家以上海洋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设立海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尽快突破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矿产开发5大领域20项关键技术,推动海洋产业做大做强。

  (三)建立科技投融资体系,实施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打造成果孵化与企业培育平台

  建立海洋科技创新投融资新机制。通过发展风险投资市场、科技信贷等途径,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融投资机制,大力发掘海洋科技创新资金源泉。一是设立国家海洋成果转化产业基金。建立一支规模为亿元以上的国家海洋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并争取国家给予30%的配套支持,推动和创新新区成果转化机制,激活新区海洋科技创新活力。二是加快组建海洋生物医药基金。以明月海藻、科海生物等优势企业为依托,采取市、区、企业共同投入的方式,组建多支规模超过5000万元的海洋生物医药基金,以科技和金融相结合的手段,鼓励相关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为山东省以及全国的海洋生物与医药产业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实施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围绕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和企业创新培育,以“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链条延伸为重点,实施“创业方舟”计划。一是出台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机制,推动模式多样化、体系网络化、能力专业化、资源国际化的科技企业孵化生态体系建设。二依托青岛光谷等载体,兴办一批“创业咖啡”、“车库咖啡”等创业孵化苗圃项目。充分利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滨海学院、拓谱学院的空间距离,打造职业技术教育“创业方舟”孵化联盟。三是支持孵化器专业化发展。支持“千人计划”、“泰山学者”、“青岛英才211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创新和创业,依托中德生态园、明月海藻等优质载体,打造国际科技合作、海洋生物医药、新信息技术服务等特色孵化基地。

  通过打造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与企业培育平台,新区将集聚起一批“国字号”孵化器、一批海洋科技创新标志性成果、和一批知名的海洋科技型企业。

  完善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服务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一是建立起国际海洋技术交易中心,依托人才与产业优势,集聚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与创新资源,牵手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重点打造国际影响力的海洋技术交易、展示和育成中心。争取将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引进至西海岸新区,提高新区海洋科技成果技术转移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和市场化导向,创建国家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

  二是积极推进科技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突破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登记、知识产权评估、技术转化、成果孵化、科技金融等各环节的壁垒,打通科技服务创新的整个链条。出台新区技术合同交易政策,对技术合同交易进行后补助,鼓励企业积极引进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

  三是加快引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中介机构是知识流动、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是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重要媒体。要通过管理模式、政策体系、人才队伍等的建设与发展,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科技中介机构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网络化,使科技中介机构为海洋科技创新和蓝色经济互动发展提供更可靠、便捷、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