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发力对公财富管理 银行业驶入转型快车道

2013年11月25日 12:02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面对银行间零售业务的激烈竞争,为了留住客户和争取项目,股份制银行相继提出改革与转型,力图寻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掌握大资管时代的先机。

  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社会金融意识日益增强,让企业、社会团体等机构的金融理财业务需求也随之增加。对公理财业务庞大的资金来源、优质的客户群以及突出的规模效应,对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对于这一变化,一些银行业领导者已有所反应。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近期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理财业务是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主要业务之一。”而监管层逐步推出的拓宽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用途等利好政策,使对公财富管理已渐成中国金融业未来最大的“蓝海”。

市场空间巨大

  相比日趋成熟的零售及中间业务,国内银行业在对公财富管理领域整体起步较晚,可待开发的领域还有很多。证监会前主席郭树清曾说过,国内的财富管理行业“总体上还处于幼年时期,不仅远远未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自身也存在种种的缺点与不足”。

  2012年12月21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允许上市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如固定收益的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等),目的在于适当放宽资金用途,为上市公司留出空间,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监管层此举拓宽了政策渠道,银行对公理财业务也因此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任何市场都不乏触觉敏锐的先行者。早在2006年,交通银行就成为国内第一家提出“对公财富管理”概念的银行,正式推出了以“企业财富管理”为宗旨的“蕴通财富”企业金融服务品牌。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交通银行逐步形成了对财富主体、财富形态、财富流程全覆盖的财富管理业务领域,目前已推出资产类、负债权益类、财富工程类及专项服务等三大类21小类对公财富管理产品,形成涵盖财富保障、财富增值、财富运营、财富分配和财富顾问全流程,较为完备的对公财富管理业务体系。

“定制化”特点突出

  对银行来说,提供丰富的对公理财产品,不仅能满足公司客户的理财需求,营销新客户、增进客户黏性,同时也能带来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时,由于对公理财产品针对性强,要求银行在产品设计上不断创新,以满足特定客户的特定需求,对银行投资管理、产品运营能力的提高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与个人理财业务不同,银行发行对公理财产品,更需要强化“定制”的理念,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需求,量身定做理财方案,而不是单纯依靠提高理财收益率来吸引客户。这也是增强银行整体竞争力,适应市场化改革的必经之路。

  在交行董事长牛锡明看来,发展理财业务具备协同效应,一是通过管理理财业务,银行在流动性管理等方面为应对利率市场化积累了宝贵经验;二是银行能够通过理财业务吸引新的对公和对私客户,新增客户带动了存款、贷款等表内业务的发展机会;三是理财业务为企业客户提供了直接融资服务,促进存款等表内业务的发展并带动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业务的发展。

  牛锡明表示,交行的战略就是要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不同业态之间的联动,同时分享跨境跨行业的成长机会,实现由传统的存贷中介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由过度依赖规模扩张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效率优先,兼顾规模”的经营模式转型,由主要依靠存贷利差向实现多元化收入转型,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财富广蕴、通达天下,是蕴通财富的服务目标。交通银行以“客户为先、灵活稳健”为品牌核心价值,依托“交通融通、诚信永恒”的服务信念与承诺,通过专业化团队、创新的理念和诚信的服务,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赋予其持续的金融价值,为“企业财富管理”全方位提供“金融智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