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方舟

一个解决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公益样本

2013年10月28日 12:05 来源于 财新网

  编者按:据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发布的调研报告,目前中国有5800万留守儿童,占全国人口数的4%。留守儿童问题的背后是中国社会转型中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和城市化进程的矛盾,这不是一个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但孩子的成长不能等,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一年就是一世纪。今天,我们寻找“伊利方舟工程”这样的案例,希望能在全社会引起“我们能做些什么”的思考,更希望找到一个政府、公益组织和企业合作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样本。

  在滇、川、黔三省交界处,有个小山村叫鱼田村。这是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贫困村,打工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全村的3000多人口中,1000多名青壮年都外出务工。鱼田村有2所小学, 284个小学生,其中6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因为没人管,孩子们不仅成绩差,有的还打架斗殴、玩火嬉水,面临着校园安全隐患。2013年3月10日,云南省90后人大代表在走访了鱼田村所在的昭通市农村之后,在全国两会上提出议案,建议加强留守儿童的权益保障。3月28日,“伊利方舟工程”的专家们走进了鱼田小学,给这个村小进行“校园安全会诊”,也在探索一条解决全国5800万留守儿童校园安全问题的路径。

  伊利方舟工程是去年11月,由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和伊利集团、上海展望发展学院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当时对百名来自西部的校长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为期一周的校园安全培训;4个月后,方舟工程组织专家走进了西部学校,实地解决西部校园安全问题。这次走进鱼田小学,就是“方舟工程”西部校园安全实地问诊的第一站。

  “太多问题我不知从何做起。”

  刘厚云是鱼田小学的校长,这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已经在大山里教书20年。他熟悉鱼田小学的每块砖,每根梁,每拨学生。这些年间,他也亲眼见到学生中父母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隔辈教育的孩子越来越多,因为没有父母管教出现问题的越来越多,校园安全管理越来越难。

  比如孩子上学的安全问题,鱼田小学的学生都在各自家中住宿,上学最远的要走十里地,而且路上还有一条湍急的小溪。“每到雨水多的时候,这条小溪最深能达到近1米。” 孩子父母出去打工,爷爷奶奶无力接送,刘厚云和学校老师们担起了接送孩子的责任,每天要走数个来回。除了上下学交通安全,校舍安全更是大事,鱼田小学因为条件有限,校舍早已年久失修,孩子跑跑闹闹时刘厚云就胆战心惊。但以鱼田小学的力量,这些难以改变。

  “我为这群娃娃做不了什么,只能让他们顺利的到学校,好好读书。还有太多的问题让我不知从何做起。”刘厚云边说边向与伊利方舟工程随行的专家详细讲述着学校所遇到的校园安全难题。

  专家们针对校园内外的教学环境、食品卫生、器材设施、防火规范、交通安全、宿舍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组织全校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现场开出三剂“药方”:针对鱼田小学校园环境简陋,校舍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一要加强楼体的勘测,定期对楼体隐患部位进行检查和加固;二要对隐患部位进行醒目提示,让学生尽量远离;三要提升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并组织培训自救方法和自救演习。

  问题找准了,但要实施这三项措施却非刘厚云的能力所及了。与会的当地政府领导当场表示,会给鱼田小学的校园安全改造以更大力量的支持。这也正是刘校长的期望,也是伊利方舟专家们探索出的一个共识:校园安全要落到实处就要投入,这必须由政府加以援手。

  “我的样子你还能记得吗?”

  西部校园安全的核心是留守儿童,对这些孩子来说,最需要的还是那个“最亲近的陌生人”——父母。据有关部门统计,整个昭通市的留守儿童则高达479977人,这些孩子在春节期间享受到短暂快乐后,孤独、难过、不安重回他们的心头。心理专家指出,这是留守儿童的“亲情饥渴症”,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研,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

  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他们最想跟父母说什么?伊利方舟工程给他们专门设计了明信片,让孩子们有机会通过明信片跟父母说说心里话。这些两折三联的明信片,是方舟工程与上海凤城新村小学的“少年邮局”合作的,统一加盖伊利方舟免费专属邮戳,在全国也是首次实施。

  明信片上,孩子们稚嫩的话语让人感动,也让人震惊。有孩子写道:“ 爸爸妈妈,你们去遥远的地方打工,一走就是两年了,怎么还不回来?”、“我受到同学的欺负,想你们,可是我不知道你们在哪儿。” “爸爸妈妈,这是我第一次写信,我的样子你还能记得吗?”

  伊利方舟工程的专家表示,这些明信片很有价值,不仅加深了留守儿童和父母的情感联系,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真实状态。无论学校、社会各界如何关爱留守儿童,都不可能代替父母的作用。孩子的校园安全问题,同样需要父母的关注。

  “实实在在去做,就会改变”

  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已经出现多年,各地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很多模式。比如成都的儿童托管模式,由成都市财政拨款,利用镇乡合并后的闲置资产作为托管用房,在乡镇建立起留守儿童托管的公益机构;再如河南滑县的留守儿童档案模式,在农村推广建立全日制寄宿学校,由学校设立专职的管理人员,负责对住校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日常生活的集中管理。还有安徽和县的留守儿童档案模式,由镇村分别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每个“留守儿童”确定了联系人,并定期向其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

  而相对于这些模式,伊利方舟工程是个公益样本。它更偏重于通过政府、公益机构和企业的多方合作,将知识培训和实际需求相结合,吸收社会各方参与,用授人以渔的方式开展校园安全公益活动,与这些政府部门的举措相配合,发挥着独有的作用。

  在去年的伊利方舟工程启动仪式上,主办方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汪文斌这样介绍方舟工程的培训内容:方舟工程“按需培训”,分为 “校园常见安全事故的预前防范与处理”、“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伤害事故的实案剖析”、“西部地区青少年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等几大模块,专项解决西部地区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每个孩子都牵动着几辈人的心,我们再也支付不起忽视校园安全隐患的成本。”作为“方舟工程”最主要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伊利集团代表也表示,“我们的企业就来自西部,我们比许多人都更清楚西部地区孩子们的生存状态,所以我们更加迫切的希望能帮助他们,还给他们一个真正安全的校园。作为一个企业,我们的力量也许绵薄,但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一直坚持,让家长们心安、孩子们‘身安’。

  目前,伊利方舟工程已经在贵州、青海、云南等8个西部省市、自治区的上百个县开展。“实实在在做事,就会改变。”许多参与培训和回访的专家、老师对伊利方舟工程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他们同时也相信这种政府、公益组织、企业三方合作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模式,会吸收更多人参与,发挥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