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石化澳洲探路

2013年06月17日 14:43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作为缺乏经验的后来者,交学费是一定的,重要的是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应对意外之变

  目前中石化在澳大利亚最主要的项目,还是当属Puffin油田。该项目在中石化收购时拥有一个生产许可证、两个勘探许可证,储量估计只有4000万桶,此前的作业者打过两口井,能够生产石油,只是产量不大,每天生产5000桶左右。

  但是,收购之后中石化才发现,油田情况比当初估计的复杂。这个油田并非一个整装油田——即类似国内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那样成片出油的油田,而是有很多断裂的地方,这导致采油难度增加。再加上这个油田在海上,钻井成本高出陆上很多,据李锦红估计一口井钻井成本一般在1000万美元以上,多打井就会直接增加成本,所以需格外慎重。

  更让中石化没有料到的是,2008年生产平台出现的一起安全事故,差点令中石化陷入灾难。当时,生产平台出现天然气泄漏,一直漏到了中央控制室,但报警装置失灵,应该报警而没有报警,幸亏被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才没有酿成事故。由于这起事故暴露出来的重大安全隐患,中石化提出解除工程承包商的合同,目前纠纷正在等待仲裁结果。

  李锦红介绍说,目前除了在等仲裁结果,也在对这块油田重新规划方案。她本人11月将回北京总部汇报开发方案。

  对于未来在澳大利亚的发展方向,李锦红介绍说,重点在于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的开发。LNG市场前几年一度紧俏异常,但现在时机扭转,澳大利亚就有几个LNG(包括煤层气)基地在建,李锦红认为现在是买方市场的机会。

  “如果回到2007年的话,那个时候LNG全是卖方市场,想去谈合作都很难。”李锦红说。

重在“长一智”

  在此前采访澳大利亚投资圈内人士时,也有识者对于Puffin油田质量状况表示过质疑。澳大利亚RFC公司金融有限公司(RFC Corporate Finance Ltd)董事总经理罗伯特·艾德姆森(Rob Adamson)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当时有很多中介机构对那块资产的状况表示过担忧,但是中石化还是不惜巨资买下。

  艾德姆森们或许不能理解,在全世界搜购能源资源资产的中国企业,很难碰到又好又便宜的资产,往往一些其他买家看不上的东西,到了中国买家手里就成了宝。这或许只能用中国对资源强烈的胃口来解释。

  李锦红却抱有清醒的认识,买的东西还得物有所值。但她也承认,中国企业作为后来者,缺乏经验,不得不付出一定的学费,重要的在于不断学习,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尽管澳大利亚政府更迭、政策变化,李锦红并不认为澳大利亚政府有意在针对外来投资收紧政策。“澳大利亚本土的油气大公司很少,本土的资源需求也很少,澳大利亚的资源这么丰富,就像是躺在一座金山上,但是得有人帮着把东西拿出来才行。”李锦红说。

编者按:

尽管全球经济仍在复苏中,但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在继续推进。中国海外投资的规模有增无减,步伐越迈越大,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低成本的难得机遇。
中国企业如何总结在初期“走出去”过程中的教训与经验,探讨全球化的现实路径,是中国也是世界未来一段时期面对的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