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避税天堂”改革

2013年06月07日 09:50
  

  2009年4月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发布全球税收表现评估报告,部分国家和地区被认定为“避税天堂”。同期召开的20国集团(简称G20)伦敦峰会对“避税天堂”的危害进行了猛烈抨击,并提出了具体的打击措施。此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开始对本国的避税行为进行调查。2013年2月,G20莫斯科峰会承诺改革现有的税收制度,限制跨国公司的避税行为,新一轮“避税天堂”改革拉开了序幕。

  什么是“避税天堂”

  “避税天堂”也称避税港,特指税率很低甚至是完全免税的国家或地区。OECD认为可以从以下四要素来判断某国家或地区是否属于“避税天堂”:1)对应纳税所得征收零税率或极低的名义税率;2)对纳税人于该低税率国家或地区所获得利润缺乏有效的信息分享;3)立法、司法、行政方面的规章制度缺乏透明度;4)缺乏进行实质性经营活动的要求。根据OECD统计,目前全球“避税天堂”约50多个,超过200万家公司和数千家金融机构在这些地区注册,避税总额可能高达20万亿美元。

  改革的原因

  金融危机以来,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20等国际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逐步加大了打击“避税天堂”的力度,主要原因是:

  1、“避税天堂”导致许多国家正常税收的巨额流失。由于为客户提供低税率和保密服务,许多私人部门通过“避税天堂”逃避纳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发达国家政府财政吃紧,希望通过打击“避税天堂”回收流失的税款。

  2、“避税天堂”成为非法洗钱的重要场所。由于没有外汇管制、资金转移不受任何限制、金融监管松懈,“避税天堂”成为国际洗钱活动最为猖獗的场所。

  3、“避税天堂”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不均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新兴市场国家外逃到“避税天堂”的资本每年以2000亿—30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全球“避税天堂”沉积了约11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

  4、“避税天堂”破坏市场公平。为了吸引国际资本,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外资制定了优惠的经济政策,该国国内企业则往往通过在“避税天堂”注册、以外资身份进入国内而获取政策支持。这将破坏市场公平,降低发展中国家引进资本的质量和效率。

  改革的内容

  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压力下,2013年1月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向该岛投资、保险、金融、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公司等15个行业协会发出了一封法律提案征询稿——《致行业协会的公开信:公司治理提案》,开启了“避税天堂”改革。

  “避税天堂”改革主要围绕重新构建税制、增强透明度、扩大国际间的税收信息交流等方面展开,具体内容包括:

  1、税收制度重构,签署税收信息交换协定,提高各国税务信息的透明度,规范税务行为。近年来,国际社会掀起“查税风暴”,各国纷纷与离岸金融中心签署税收信息交换协定,整顿全球税收秩序。

  2、金融业监管更为严格,对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监管。例如维京群岛对其法律进行了相应的修改,用以提高金融监管,并规定如果公司涉嫌洗钱,最高法院发出搜查令后,离岸公司必须配合调查。

  3、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以开曼群岛改革为例,当地金融管理局建议立法机构修订《公司管理法》,对公司治理进行改革,当前的公司治理改革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1)加大董事信息的公开程度;2)对董事的任职资格增设相关的限制;3)强调董事尽职尽责与公司治理的公开透明。

  改革的影响

  “避税天堂”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公司的监管、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以及增强与其他国家的税收协作。“避税天堂”改革将有效地遏制利用“避税天堂”逃税、洗钱和金融犯罪等活动,有利于防范监管套利行为,但对一些避税的公司和金融机构,可能在短期内导致财务成本增加、资金周转紧张和国际贸易不便利等问题。同时,“避税天堂”改革力度和进展也不平衡,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作者为中国银行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