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

2013年06月07日 09:4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成立于二战后。其职能主要包括:维护汇率稳定,推动全球贸易增长等。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凸现了IMF的重要性,也暴露了其监督职能履行不全面、不及时,救助和协调措施乏力,因此,要求IMF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IMF改革由来

  一是IMF改革是纠正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缺陷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机构,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必然离不开改革IMF。

  二是治理结构不合理,国际社会要求一个更具代表性的IMF。一直以来,发达国家在IMF拥有绝大多数的份额,其中美国拥有16.74%的投票权。国际社会很难信任一个缺乏代表性的IMF能够公正合理地履行好其职能。

  三是IMF过度强调汇率政策监督。IMF对财政、金融和监管等其他政策的监督重视不足,导致其既没能预警危机的到来,更没能协调各国一致应对危机。即便在汇率监督上,IMF也没有发挥好作用。危机前IMF的汇率监督主要针对的是我国,对其他主要顺差国如德国、日本以及最终爆发危机的主要逆差国美国和希腊等国家则轻描淡写,汇率监督实质上沦为了欧美对我国汇率政策施压的工具。

  四是国际社会对IMF缺乏政治上的广泛信任。IMF有浓厚的欧美色彩,推动过一些意识形态色彩浓重的救助政策,造成不少国家对IMF缺少信任。例如,在对发展中国家救助时,IMF往往采用“三板斧”:财政整顿、汇率贬值和自由化。这些政策缺少对各国实际情况的关注和必要的灵活性,不但没有解决受援国的问题,反而使其不得不面临国际资本大进大出的风险,宏观政策的调控难度也骤然加大。

  最新进展

  危机爆发后,在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大力推动下,IMF改革在以下三方面取得进展:

  一是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2010年G20首尔峰会通过了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关键内容包括:第一,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移6%的份额。第二,欧洲国家让出IMF执董会两个席位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改革落实后,我国份额将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成为IMF第三大股东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份额经过此轮改革也将进入前十。

  二是监督职能的改革。2012年7月,推出了新的《双边和多边监督决定》,IMF监督职能由偏重汇率监督扩大到对金融、货币和财政等宏观政策的全面监督。

  三是贷款机制和附加条件改革。推出了“灵活贷款安排”等新贷款机制,大幅简化了已有贷款的附加条件,缓解了成员国对IMF贷款条件过于苛刻的不满。

  改革的主要难点

  第一,治理结构和发言权改革关系到各方利益的再调整。欧洲发达国家在改革中损失最大,很难真心支持改革。美国为保证继续拥有“一票否决权”,既不愿意增加对IMF的出资,也不愿意改革现有85%投票门槛权规定。新兴市场国家在整体上会得益于改革,但数目众多,很难形成一致意见。

  第二,监督职能改革涉及到“谁”应承担更多义务。IMF将监督职能的重心放在汇率问题上,但汇率问题的根源是全球失衡,但美国等主要逆差国不愿承担自己的责任,却要求包括我国在内的顺差国削减对外顺差。

  改革前景

  继2010年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后,2014年又将迎来新一轮份额改革。

  但是,各国经济政治利益的博弈,注定IMF改革充满曲折。总的来说,G20首尔峰会改革方案是否会得到切实履行还有待观察,欧美主导IMF的状况短期内也很难改变。

  我国如何参与IMF改革

  一是积极推进IMF改革,注意策略的灵活性。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是IMF改革的受益国。因此,在策略上应保持足够灵活性,以确保推动改革前进。

  二是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合作,在IMF治理结构中发出共同声音。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双多边经贸合作,促进结算和储备货币多元化,推动新兴市场国家在IMF改革过程中表现出更多一致性。

  三是审慎应对降低IMF贷款条件改革。对IMF的贷款条件,既要消除一些不合理的成分,又必须有利于保证资金安全。(作者为中国银行 李佩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