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对话:让机器说话,软件和分析改变工业格局

2013年06月05日 16:12 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主持人:接下来进行第二场主题讨论,让机器说话,软件和分析改变工业格局,掌声有请讨论嘉宾,海航航空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英明先生。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先生。资深互联网评论人、和讯网前任CEO、雅虎中国前任总经理谢文先生。主题讨论王烁财新《中国改革》副总编辑,财新《新世纪》副主编叶伟强。

 

叶伟强:工业互联网的主要特点就是智能嵌入到设备或者机器上,这里面包括三大元素,一个是智能,一个是高级的数据的分析,还有工作中的人员,把这三项主要元素连接起来。我们这一节讨论的就是软件来改变,利用软件的分析、数据来改变工业的格局。我们都知道利用智能设备会产生海量的信息,海量的信息需要有高级的分析来把它储存、分析和可视化,最终会产生一些智能的信息。这些智能信息在人和人之间,在人、机器和网络之间共享,来共同协调,提高效率。

    我们都知道,目前企业都在利用管理软件和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在工业互联网的时代,企业怎么利用新的技术来提高它的效率和改变经济体。

 

王英明:飞机在应用工业互联网方面应该说前景很广阔,为什么?因为现在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便宜的也要4亿人民币,十分昂贵,所以航空公司是必须得利用各种数据,用智能化做精细的管理,无论是站在哪一方面。

    在说工业互联网之前我有几句话,大家知道,2012年在中国的电商有8万亿的营业额,预计到2020年还有将近33万亿的营业额。电商的互联网当然主体以物品的买卖为主,第二轮最重要的我想应该是从服务角度上前景更大。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服务的消费者,每个人又是服务的提供者,当然工业互联网在里头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服务领域,如果我喜欢一本俄罗斯的小说,我可以在互联网上找一个专业的人士替我翻译,我付钱就行了。刚才提到的医疗,只要我有数据,CT的数据,化验的数据,我也可以找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帮我诊断疾病。如果我从出生的数据都留存,那对人的管理,机器虽然贵,但是人更贵,所以人也是一个更高级的机器,那么人的管理、服务前景更广泛。

    说到在服务领域里头,GE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我们海航在5年前就对飞机进行了几个方面的管理。首先是如何节省燃油,如何降低碳排放方面进行了数据的整合、收集、分析,应用到实际,如何降低燃油费用。数据收集系统一天就有将近6000万的数据下载,利用软件分析,分析下来去年一年我们的燃油2012年和2011年改进了1.1%,1.1%是3.1万吨燃油,折合人民币是2亿多。碳排放减少了9.7万吨,因为我们是5年前开始做的,第一年做的时候改进很大,持续的。因此,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在航空业,在节省燃油、减少碳排放的数据方面我们有五年的数据可以证明,确实是不遥远,在飞机上已经有应用。

    另外一点,它在安全管理上也十分重要。对飞行的管理,飞机上至少有88个以上传感器被传感、记录,每一秒钟有四组数据,同一种信号每一秒采集4次。因此我们在实际飞行中每一秒的状态都是由软件系统自动分析的,任何一个偏差系统会自动的出各种等级的警告,还做长期的趋势分析。这样才能持续的改进飞行员的飞机技术,既包括生命的安全,同时也能够为公司节省成本。

   如果我们的年运输4000万名旅客,从收益和服务的角度上,每个旅客相当于是一个智能的机器,他的需求,他的各种诉求,这个数据量是极其庞大的。因此,我们现在也正在建设基于旅客的全程的大数据量的智能分析,从而能够利用现代移动设备技术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同时也为航空公司提供智能化的、及时的、动态的服务,不是像过去是固定化的,我们也在推进。

    工业互联网不仅仅是对智能的机器,对人这个高级的机器也有同样的作用,并且在航空业已经在推进使用。

 

叶伟强:感谢王董事长,王董早在工业互联网概念提出之前就已经有实际的行动来提高公司的效率,非常有前瞻性。另外一位也非常有前瞻性的人张亚勤先生,他曾经提出来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更大意义上就是一个信息革命,把物理世界的信息传达到智能世界、信息世界,用信息智能的分析来反馈重新作用到物理世界,这个过程会产生新的爆发力,使生产力效率有新的飞跃。

 

张亚勤:首先,工业互联网这个提法很新颖,而且是一个大的概念,大的系统,里面谈到很重要的是规模效应。我们都知道物联网IOT,知道微软在谈智能系统,但是我第一次看到整个产业的规模,看到1%的效率。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十分的震撼。

    第二,一开始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可能又是一个大的企业的愿景。GE不仅仅能够创造一个概念,还可以实现这个概念,你看他所谈到的这个产业,发动机、运输、铁路、电力、医疗仪器各个里面都是需要传感器,他们本身就可以做这件事,所以他本身可以把这个概念赋予内涵。现在谈到IOT,谈到物联网,美国和中国谈了很多年,12年前第一次参加物联网的大会,之后我们也有很多的团队在做。但是概念十分的宽,而且分割的层次很多,比较模糊,我觉得工业互联网本身有一个相对比较实质性的内涵。其实有的时候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内涵,我们知道我们谈网格计算谈了很多年,网格计算里面的技术其实跟云计算有很多相似之处,为什么网格计算没有成为主流,云计算成为主流,就是因为网格计算是很多科研机构去推的,云计算是由Google、亚马逊、微软这样的公司去推的,本身就有应用,应用和你目前在产业中的适应度也非常的重要。

    第三,机器和人的交互是一个新的维度,把过去人和人的交互整个概念完全改变了。我们和IDC做了一个分析,说在2020年,7年整个可连接的设备就会超过500亿,再过20年、30年这个数字一定会超过700亿,可能还会更多。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巨大的数据,数据在一起,由于分析,由于新的洞察力,由于对整个生产流程的影响,就起到的一些想象不到的作用。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在做软件大数据的分析,怎么样去找到洞察力,包括对于用户的数据,也包括机器的数据,也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的、非结构化的、非实时以及实时的数据。

    最后一点,在工业互联网里面和我们消费的互联网还有很大的不同。对消费者行为的要求,和在工业互联网的机器是完全不一样的,和设备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很多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本身要求你是很精确的,对安全应、实时性要求的更高,这样对我们整个软件的分析,对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很高兴,因为做软件的、做数据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有更多的市场,有更多的可用之地。

 

叶伟强:下一位演讲嘉宾是谢文先生,谢文先生是我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一批IT人之一,他对中国IT产业的发生、发展和前景都有很深刻的洞见。我们现在是不是已经处在一个IT发展当中新的时代,您是怎么看待这个时代的特点以及在这个时代会产生什么样的变革,以及我们怎么去利用这个机会。

 

谢文:我们可以从如何理解GE提出的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开始。我把它分成三层,第一层叫基本版、标准版工业互联网概念,也就是在现有的产品设计、制造、销售、运行、维护乃至更换,这样一个现有的体系当中引入数据化的概念、互联网的概念、软件分析的概念等等,把这个过程尽可能的优化,以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刚才我们看的PPT视频里面,可能GE也是为了安全,它觉得是用最低限度的1%的效率提高可以产生无数个效益,但是从性质上这是利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方式方法来改善优化现有的东西。这是标准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能不能有一个增强版。当一个像GE这样的高端设备机器制造商和互联网碰撞了以后有没有机会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模式。GE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或者原有的领域产生新的革命,比如健康医疗,GE现在肯定卖的是高端的CT,这个利润高,中国有2万台,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GE的。有了互联网以后,互联网介入以后,有没有可能进入家庭医疗健康系统的设计、制造、维护,乃至崭新的商业模式。不一定是医疗专家一下诊断你是不是癌症,至少可以经过一个互联网的系统,给出你对数据的分析解释,并且推荐你去看某些专家等等。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了。

    利用这样的工业互联网产生新的技术,GE10年、8年以后可以定义自己是另外一种基于互联网上新型的产品设备服务制造商。这是我理解的工业互联网的第二个版本。

    第三个版本叫狂想型或者创新型概念。互联网就是要打破过去壁垒森严的公司界限、行业界限、角色界限,通通互相连接。GE有没有可能在自己的系统成型之后,把自己的平台变成开放平台,把自己获取的数据、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拿出来任世人共享,包括上下游的产业,包括老百姓,包括大学生。由此使得整个社会有机会,同时也包含GE在内,能够创造出原来我们完全不能想象的新的服务、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基本版也许GE是谦虚,但以历史为例的话有实实在在的风险,工业互联网有可能是用传统制造业工业的逻辑去玩互联网,而不是反过来用互联网的逻辑、用互联网的精神、用互联网的创新力去重新定义制造业。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大学没有毕业的学生能够做出像雅虎,像苹果,像Google,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按照我们过去的说法,也都是按照标准,都是这个社会的歪瓜劣枣,都是边缘人,结果我们出现了腾讯,出现了百度,出现了阿里巴巴这样的,至少按市值讲也算是巨头了。他们成为这个社会,不光是这个产业内,甚至社会现代化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在我们讨论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的时候,希望各位能够从整体的历史的角度去考虑,毫无疑问这个概念的提出有它的历史必然性,也许微软公司会更多的用云的概念来讲,但都说明了一件事情,互联网做到今天现在最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为主创造的商业模式。比如媒体、广告、游戏、影视,现在渐渐的向人与物的连接前进,像地理信息、电子商务。下一场可能争夺的战场是物与物之间或者物与人之间,物与人之间和人与物之间是两个方向,不是一回事。整个世界的万世万物都在高速的数据化,我们头顶上正在形成一个数据化的世界,它影射着我们现实世界,但超出了现实世界,那个世界的商业模式谁能赢谁能输,该怎么生活,这是我们未来二三十年的历史,这也是我所定义的大数据概念的本意。

 

叶伟强:我知道海航进来做了一系列国际的并购,来扩展全球的航线,在你们扩大化国际航线的版图当中有没有想过进一步使用工业互联网来提高效率,或者说工业互联网在你们下一步的战略中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起到什么样的地位?

 

王英明:毋庸置疑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航空本身就有这个特点,无数的人在天上地上国际每个地方飞,一个航空公司如何管理,必须基于互联网平台来管理,这是航空业的特点,没有太大的地域概念,唯一能够衔接的就是互联网。所以我们所有的系统都是基于互联网,无论我们的情报系统,还是所有的支撑系统,不可能在任何地方拜访各种数据,配上各种专业人员。伴随着国际化的并购,我们并购的小一点的公司,它的数据都需要自动传输到总部做数据分析,来指导它的工作,如果数据分析做的好一些还能做共享。无论是工业互联网还是叫什么,总之在航空业的方面肯定是继续往前走的。

 

叶伟强:请问张先生一个问题,软化的来看微软是一个IT产业,GE是制造业,在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传统的IT产业和GE这种工业制造业定位是什么,或者未来的发展中界限会不会越来越模糊。

 

张亚勤:我前段时间读过一本书叫《第三次经济革命》,第一次是工业革命,后来是信息革命,现在是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融合,有一个新的飞跃。杰夫也讲过任何传统的做设备的企业,最终都需要有数据软件分析的能力,其实我们做软件、做云计算、做IT的产业往往也要有端的能力,有硬件的能力,有服务的能力。最近如果大家注意的话微软整个战略的方向有一个大的改变,从一个软件的公司变成设备+服务的公司,这里面靠的是服务、靠的是服务和云计算,包括靠一些硬件来作为我们未来的资本。中间有很多地方界限越来越模糊,但是每个企业肯定有自己的核心的技术和竞争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挥它的潜力。

    刚才看到那篇文章,听到王总和杰夫讲到工业互联网,想到了我在十年前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个论断,计算存储的能力不仅仅在PC里面,变到手机、汽车、冰箱家电上,变到你的钱包里,能够上网的地方就可以做到智能。当时的概念和当时的想法终于可以看到能够慢慢实现了,微软其实也花了很大的精力来做这件事,

 

叶伟强:张先生说的很客气,你刚刚说有更多的合作,未来是不是有一些领域会有竞争?

 

张亚勤:有些领域会,但整体来讲我们还是不同的公司。比如我们不会做飞机的引擎,也做不了大的医疗仪器,我们主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软件的平台、云的平台,在商务智能,刚才讲的分析。这是我们的核心的一些能力。GE做的好多事我们是做不了的,可能我们做的很多事GE也不愿意做。本来就是很强的合作伙伴,希望以后的合作还会延续。

 

叶伟强:有一个问题请教一下谢文先生,现在说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就是大数据,大数据的基础是开放。刚才您也提到了数据怎么开放、怎么应用,决定了大数据的空间,包括效率的空间。中国现在数据开放方面是处于一个什么阶段,或者说它跟国际相比有多大差距?

 

谢文:不是说一定要开放才可以做大数据,我只是说越开放大数据的含金量会越高,可发挥的空间越大。比如海航,他们做了很好的自己的系统,如果把国航等同一条航线的数据做到很深层的层次,同时拿过来做比较做分析,也许得出的商业模式或者叫做规律分析更有价值,这里面大有文章可作。道理上来讲一定是越开放越好,谁开放的越充分,谁在开放过程中掌握这个游戏规则,是主动的倡导者,而不是被动的跟随者,谁就有可能在这一轮当中占有更大的先机。    

 

会议介绍

由GE公司发起,财新传媒承办的“工业互联网——当智慧遇上机器”领袖论坛,将于2013年6月3日在北京举行。届时,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将携GE中国管理层出席并畅谈工业互联网时代到来给全球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随之带来的中国机遇和行业变革。

本次领袖论坛邀请了来自政府、产业、学界、媒体等多方意见领袖和高端嘉宾,以工业互联网为主题,围绕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来的转型契机,从政策、产业、科技、创新、商业模式等多角度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