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投石问路

2013年05月31日 14:03 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1987年,施耐德电气初入中国。彼时,普通家庭对电气的认识很初级。施耐德电气通过在天津建厂,和设计院合作,影响消费者意识,从此开始能效变革中国之旅。  

天津建厂

   文革结束后,中国经济百废待兴,企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消费需求。中央政府认识到了这一问题。1979年4月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决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这次中央工作会议较准确地分析了当时国民经济的状况特别是比例失调的情况。指出要坚决地把各方面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调整过来。

  国民经济的调整,要求企业发展生产,满足市场需求,这涉及到各个行业。电气行业即是典型代表。当时,普通家庭对基础的电器产品有很多潜在需求,但没有得到满足。比如,自动断路器已经在西方大规模应用,而中国仍在使用保险丝。但和保险丝相比,可以自动切断电路,又可以随时复位的断路器,无疑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许多国营工厂看到了这一机遇,比如天津105厂,理论上天津105厂是有能力单独来生产断路器并进行市场推广的。不过,他们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障碍——工厂缺乏大批量生产的能力。而梅兰日兰和105厂的合作,极大地提高了105厂的产能,此后,合资公司产生的断路器在中国被广泛使用,施耐德电气的技术,为中国人带来了使用电气的方便与安全。

  1992年,一个叫做JeanPascal Tricoire的青年在休假时独自来到中国西部旅游,他正是现任施耐德电气全球CEO赵国华。在走完了自己在中国的旅程之后,当时还是施耐德电气普通职员的赵国华下决心要来中国工作。他的理由非常简单:“这里很穷、落后,但这里的人们非常勤奋,有很强烈的改变自己生活的欲望,所以中国的未来一定能改变。”因此他希望自己能与中国人一起去改变这里,当然,他也想要赢得自己的机会。

  赵国华于1986年加入施耐德电气旗下的梅兰日兰,最开始做销售相关的工作。根据他的回忆,“1981年我们和河南平顶山市进行技术转移,开始了我们在华的业务。1987年第一次在中国的电力行业开始合资。”

  他所说的合资,指的是施耐德与国营天津105厂设计所的合作。1985年冬天,41岁的105厂设计所所长何才夫得到了一个新机会。

  何才夫供职的105厂在天津知者寥寥。不过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的人一听这个以数字代码为厂名的企业,就会知道设计所所长何才夫不是一般人。这个厂子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被建立起来后,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军队供应一些需要的军用飞机电子器件。而何才夫也确实不太一般,他不仅是一个相当优秀的技术人员,而且拥有优秀的商业头脑。与任何一个面前的机会相同的是,何才夫的这个新机会同样伴随着风险。1985年,105厂确定将与法国的梅兰日兰公司合资建立新厂,他的机会便是担任这个新厂的副总经理。从单纯的技术人员,走向管理工作岗位。

  在经过与多个外企的试探性合作意向表达后,105厂得到了梅兰日兰公司北京办事处的答复:有意向进行合资。经过一年的谈判,1986年12月,法国梅兰日兰公司与105厂的达成协议,在天津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天津梅兰日兰有限公司(简称天梅)。两家主要合资者分别占有45%和35%的股份,天津开发区工业投资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简称中航技)作为开发区和外贸部门的代表,分别持有10%的股份。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起源点,就开始在了后来在公司内部被称为“天梅”的最早地址——现在的天津滨海新区一条不起眼的大街上。

  严格地说,这家被简称为“天梅”的新合资企业要生产的C45N断路器是一个有10多种规格的产品系列。它的性能要比国产产品强一倍,导轨式的安装也比传统的螺钉方便得多,洁白的外表,小巧的体积,看上去的确让人喜欢。

  当时,合资企业是一个时髦的产物,也是高薪的象征,但工人们的工作却出乎意料的简单。天梅最早的生产,其实就是一个组装车间。根据协议,C45N的各种组件最早都由法国进口。因此所谓的生产就是员工们坐在铁制的桌子后面,按照图纸,把法国进口的脱扣器、塑壳、手柄、线圈、铁芯、触点等各类元件一一装好,最后用印刷机印上一个橙红色的标签,一台梅兰日兰的C45N型断路器就这样被制造出来。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体现着后来施耐德电气中国的核心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施耐德品牌的产品,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前提条件就是品质的一致性。

    改变电气消费观念

  经历了诸多挑战,合资工厂成功地产生出了C45N断路器。但当时中国电气市场极不发达,普通消费者对于电气产品的认识较为初级,如何让他们接受并使用价格较贵的C45N断路器,成为了合资工厂最大的难题。此外,在当时C45N断路器一个没法使用的产品,因为大多数家庭的墙壁上都没有容纳断路器的开关箱。

  天梅要销售产品,必须转变人们对于电气产品的认识,让他们接受价格更高但性能更好的断路器。

  几经挫折,天梅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筑设计院。那时的设计院在设计工作中拥有非常强的话语权,任何业主方都必须严格按照设计院的图纸来施工。

  说服设计院,让他们接受更安全高效的C45N,成为了天梅销售团队的首要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消费者对于电气产品的认识水平。抓住设计院这个关键环节并展开工作,使看起来快倒闭的天梅开始走上了光明大道。

  现任的施耐德电气中国全国销售部高级副总裁的曹玮,当时是天梅的销售工程师。这个研究生毕业的年轻人之所以愿意到天梅这个前途未卜的企业做销售,完全是因为其性格当中不安分的因素。而他的高学历和开朗的个性,又使他在联系设计院的工作中,成为天梅最合适的负责人人选。

  1988年的一天,曹玮拎着一个人造革旅行皮包,在包里装了几台C45N断路器,就这样来到了上海市的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尽管有熟人介绍,但设计院的设计师温伯银还是不大热情地接待了他。原因很简单,像曹玮这种上门推广自己产品的人每天都有,拿出来的产品却很差,根本入不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法眼。

  当曹玮把C45N断路器从包里拿出来的时候,温伯银显然是被打动了。在他看来,这种产品的设计工艺无疑是先进的,外观洁白漂亮,不仅比国产断路器的体积小了一半,而且里面的结构一目了然。交流过技术参数之后,C45N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它可以非常精确地诊断电流,让开关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断开,减少误断的可能;同时又能够在过载时迅速脱扣断电,防止线路过热导致火灾的发生。

  在曹玮离开后的第二天,设计院作出了一个决定:已经出图的图纸不作更改,正在制图的图纸一律改成C45N开关箱。 设计院的大门,正是这样一家家被天梅敲开的。

Alternative content

Get Adobe Flash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