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格力阳谋

2013年04月18日 16:39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司治理故事,在中国最成功的家电企业展开

“2012年5月10日,董明珠正式接任格力集团董事长一职。


  沸沸扬扬的格力高层变局,最终以职业经理人董明珠独挑大梁尘埃落定。长期以来,外界眼中的格力就是董明珠的格力,如今身兼格力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及总裁三职于一身,格力终于彻底步入“董明珠时代”。

  不过,这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果,还远远不是一个句号。

非正常交接

“民企才有企业家精神。这是国企”——朱江洪

  5月25日的格力电器(000651.SZ)股东大会上,由珠海市国资委空降格力集团担任党委书记兼总裁、并提名格力电器董事候选人的周少强,仅获得36.6%的同意票,未过半数而落选。此前外界多有分析认为,周少强将进入格力电器董事会并任总裁,与就任董事长的董明珠一起形成新的双头权力格局。

  在进入格力之前,周少强的职务是珠海市国资委副主任。他的履历中,除了大学毕业后的五年就职于珠海市建设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珠海支行,一直在珠海国资管理部门从事资产管理和改革重组工作。2006年,34岁的周少强升任珠海市国资委副主任,并担任新闻发言人,与“媒体多有接触”。但这位国资官员眼中年轻有为的“周少”,并不受格力电器投资者欢迎。在5月25日的股东大会上,有机构代表直白地表示:“如果让不熟悉格力的人来执掌格力,选举结果一出来,我们马上减持走人。”

  同样表达不满的,还有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卸任董事长、格力20多年来实际的掌门人朱江洪。5月25日有150多名大小股东出席的股东大会上,朱江洪在发表临别感言时说:“我这人是讲实话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新一届董事会名单大股东没有跟我商量过。”对于有股东提出的“如果周少强在格力电器大展拳脚,或者作为重要的接班人来培养,以后持有格力电器还能不能获得较好回报”的疑问,朱江洪直言:“你的担心,也是我的担心。”

  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朱江洪说得更为直白:“是国资委叫我退的,定好了才跟我谈的。说我年纪大了,让我退。国资委任命周少强,也是定好了才告诉我,我也是20多天前才知道的。”

  吊诡的是,四天后财新记者再次打通朱江洪的电话,这位向以谦和大度著称的格力当家人,似乎并未振奋于公司经管团队在中小投资者支持下获得的胜利,言语中颇为消沉:“我早就不想干了。我没有说过我不想退休,媒体误解了。我早就有退休的想法,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提前跟我说。”

  财新记者:您既然想退休,为什么还说自己并没有隐退的打算,会开始新的事业呢?

  朱江洪:人总不能像猪一样。吃了睡吧。

  财新记者:员工、股东和国资委对你评价都很好。

  朱江洪:评价跟我自己是两码事。

  财新记者:您理想的接班人是谁?

  朱江洪:要干了才知道。

  财新记者:没想过培养接班人吗?

  朱江洪:国企,不是我想培养就可以的,上面要看好你才行。

  财新记者:但您还是会想过完美地退休吧?

  朱江洪:你以为完美,别人不一定这么认为。

  财新记者:企业家的精神不能传承下去,挺可惜的。

  朱江洪:民企才有企业家精神。这是国企,是国资委决定的。格力电器不是我的,是国家的。

  记者问,如何评价被外界广泛认为与朱江洪是黄金搭档的董明珠最终在中小股东支持下顺利接班?格力下一步会如何发展?朱江洪说:“新的动向我也不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了。董明珠,这个阶段我不好评论。”

  67岁的朱江洪,58岁的董明珠,40岁的周少强,功成身退的精神领袖,众望所归的营销女皇,年富力强的大股东少帅,格力三代领导人的交接安排在这个5月戛然打断;甚至原本清晰的阵营向背,也在拉锯中有些混沌不明。

“董周配”反复

在珠海市国资委与格力电器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博弈,不仅外界不得而知,连朱江洪也表示自己不知情

  5月4日晚,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格力电器创始人、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任期届满卸任,原珠海市国资委副主任周少强本月拟任格力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并将在5月25日的2011年度股东大会上就董事会换届进行表决。朱江洪没有列入格力电器第九届董事会候选人名单,大股东格力集团推荐的董事候选人包括董明珠、周少强在内的四人。

  公告没有提及格力电器拟任的董事长和总裁人选,也没有明确谁将接替朱江洪的格力集团董事长一职。

  5月10日,珠海市国资委正式发布了格力集团新董事长的任命通知,格力电器总裁、格力集团副董事长董明珠接任集团董事长一职,格力集团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格力地产(600185.SH)董事长兼总经理鲁君四被任命为集团副董事长。再加上接任集团总裁和党委书记的周少强,在国资委全资控股的格力集团层面,“朱董配”正式变更为“董周配”。

  5月10日之前,在珠海市国资委与格力电器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博弈,不仅外界不得而知,连朱江洪也表示自己不知情。“周少强过来格力电器准备当什么,我也不清楚。我了解他也不多,他原来也不是我们的直接主管。”他对财新记者说,“我们没有沟通过,周少强和董明珠应该有过沟通,但我不清楚。”

  根据珠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1年珠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03.23亿元,同期格力电器的营业收入为835.17亿元,举足轻重。如果说作为珠海市最著名支柱企业的创始人和功勋卓著的掌门人,朱江洪被完全隔离于自己继任者安排之外让人很难置信,那么从5月10日到5月25日股东大会召开之间的半个月里,事态的变化足以载入中国上市公司史——国资大股东提名的董事候选人,被其他股东联手杯葛。

  或许连国资委最后都有些信心不足。5月25日格力电器股东大会表决采用的是累积投票制,即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时,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股东的表决权票数等于所持有的股票数乘以应选董事人数,且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因此,作为格力电器大股东的格力集团,是国资委全资所有的国企,如果集中手中的投票权投给周少强,即使没有其他股东的支持,保证其胜出也毫无悬念。朱江洪告诉财新记者,在这次股东大会,他仍然是董事长的身份,代表大股东的意愿来投票,“没有自主的权力,不可能不投周少强的票”。

  一位在股东大会现场的格力电器独立董事向财新记者透露,周少强30%多的票,应该是朱江洪代表大股东投的;对于中小股东一致投否决票,感觉朱江洪和董明珠都有些意外。

  股东大会结束后,珠海市国资委给各媒体发出回复函:“格力集团按照团队搭配原则推荐了格力电器第九届董事会成员候选人,新一届董事会由格力电器2011年度股东大会依法选举产生,我们尊重本次股东大会的决议。”

  “我们推荐周少强作为格力电器董事候选人,没有其他任职考虑。”在一封简短的书面采访答复中,珠海市国资委写道,“格力电器董事会一经选举产生,代表的是全体股东的利益,我们相信格力电器董事会会正确履行权利义务。”

  5月29日,格力电器在深交所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全票选举通过董明珠担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并续聘其为公司总裁。同时,根据董事会通过的聘任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议案,黄辉、庄培、望靖东等公司副总裁均获得续聘,在“董明珠时代”开启之时,格力电器高层管理团队基本上保持了稳定。

国资委的逻辑

大股东控制还是内部人控制?

  对于此次格力换帅风波,各界人士看法不一。

  市场普遍认为,投资者此役通过投票挑战大股东并取得成功,是市场意志与政府意志较量中一次难得的胜利,表明投资者影响公司管理和治理的话语权在逐步加强,是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进步。股东大会之后,各机构在其调研报告上都对格力给出了“推荐”和“买入”等评级,表达了对格力新任管理层的信任。

  对于股东大会上所发生的一切,周少强本人对财新记者拒绝正面回应,仅表示“谢谢关心”。珠海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黎明称,格力领导的人事任免,已经超出了国资委的职责权限,“是市委那边的事情”。另外两位珠海市国资委官员则认为,在国资委眼里,周少强的任命,就是一次很正常的任命,之前也有过提名一名其他企业高管到格力电器当副董事长的先例。“周少强毕竟还年轻,这次落选也算是一种历练。”

  深圳市国资委的一名官员也对财新记者分析说,这种事很正常,深圳经常发生。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双方出发点不同,但都是遵循市场规则来博弈,很难说谁对谁错。不要说是提名董事,深圳国资企业的重组增发,很多都被股东大会给否掉了。

  在他看来,对国资委来讲,朱江洪的退休有利有弊。格力电器并不是特殊行业,朱江洪年纪大了,再有功劳,也要按规矩来办事,总要培养接班人和队伍。不能一直干到干不动;而且作为国企高管,如果长期任命,危险系数高,会形成内部人控制。

  “很多国企,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依靠企业家领导,但做大过程中多数是靠政府扶持,现在做大了又想把政府一手推开。很多国企领导人,一手遮天相当多见。”这位同样站在国资立场的官员认为,朱江洪退休,董明珠势必当董事长,国资委对此也很无奈,毕竟如果她不当董事长,对资本市场影响会比较大,但又怕她权威太大,形成内部人控制,所以就派国资委副主任过来当总裁,希望能起到制衡作用。

  在资本市场看来,珠海市国资委代表政府,又通过格力集团间接控股格力电器,对经营有方的上市公司有“国进民退”、横加干涉的体制冲动,因此集合中小股东的力量支持经管层,达到了“控制权平衡”的目的,是维护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但在国资系统看来,真正需要制衡的是大权集于一身的董明珠。有意思的是,财新记者采访的几位家电产业人士,均对国资委的“制衡说”表示赞同或“可以理解”。

  这种态度,来自于行业人士对朱江洪“虚怀若谷”与董明珠“走过的路都不长草”不同个性的认识。“朱江洪技术出身,为人耿直,董明珠则性格强硬,容易树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研究员秦合舫总结到,朱江洪比较容易获得各方的信任,董明珠登顶后,与大股东和政府层面的沟通则是一个新挑战。

  “虽然朱江洪和董明珠对格力贡献巨大,但国资委当前依然是大股东,董明珠则是职业经理人。”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说,董明珠在资本市场和格力内部很有威望,与经销商及由经销商合资成立的格力电器第二大股东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又关系密切。

  “在格力电器的体系里,让董明珠既做董事长又做总裁,权力高度集中,确实有所顾虑。” 他认为,格力作为国有资产,国资委派驻一位他们信任的高管来监管这家企业,“既合乎逻辑,这种体系对于格力来说也是必要的”。

“父子之争”前因

“后来发现惟一有可能改变局面的,就是通过资本市场调节”

  对于这种相互警惕,人们总是会提起九年前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的“父子之争”。

  那次事件不仅让朱江洪、董明珠等意识到资本市场可为奥援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九年间对格力电器的控制权已然逆转,当年朱江洪、董明珠等管理层最担心的,或许正是今天国资大股东最担心的。

  2003年,格力集团总产值为151亿元,占珠海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七分之一。格力集团最重要的利润来源——格力电器纳税超过5亿元,是中国上市公司纳税百强,并在空调业中排名第一。

  但在这一年的10月,一篇名为《格力进军厨具市场》的新闻稿掀起轩然大波。外界普遍将这篇文章解读为专注空调的“格力电器”将进军多元化,但格力电器立即发表严正声明,称自己被某公司盗用,任何公司借用“格力电器”及“格力空调”的品牌和良好形象来宣传自己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任何媒介借用“格力电器”及“格力空调”的名誉对其他公司及其产品进行宣传、报道的行为,都属于侵权行为。之后,进军厨具的“格力小家电”公开声明,自己使用“格力”字号和商标为格力集团授权的合法行为,格力集团也迅速声援称“确曾授权”。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之间的“父子之争”由此展开。

  但格力电器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董事向财新记者透露,当年的“父子品牌之争”只是表象,真正的冲突在于珠海市有关领导想趁机让58岁的朱江洪退休,挤走董明珠,然后MBO“摘桃子”。

  这位董事所说的珠海市领导,是时任珠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冼文。

  现年59岁的冼文,1994年1月至1995年5月期间,曾担任格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1995年升任珠海市副市长,开始从政。2007年初,冼文转任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2010年7月被广东省纪委“双规”。2012年3月31日,冼文因受贿罪被判无期徒刑。

  权力之手图谋挤走朱、董,而格力集团手中有格力电器58.66%的股份,是绝对大股东,无奈之下,董明珠和朱江洪曾向中央和广东省有关负责人写信请求干预,无果。

  “后来发现惟一有可能改变局面的,就是通过资本市场调节。”这位董事说,资本市场非常认董明珠和朱江洪的搭配,“当时在股东大会上,机构明确让珠海国资大股东当场表态,让朱江洪至少干五年。如果不当场表态,基金等机构们就抛股票。政府方面被迫做出承诺,让朱江洪继续干”。

  2005年12月,格力集团宣布将“格力”商标无偿转让给格力电器。2006年8月,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兼任格力集团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总裁和党委书记。

  “很多人说格力电器和格力集团的冲突是一股独大的问题,实质根本不是,而是格力集团的国有产权体制。”上述董事说,“集团和上市公司的冲突,既不是发展战略、产品方向这些经营管理理念上的冲突,也不是保护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之间的冲突,而是控股股东想从市场认可的管理者手里抢回控制权的冲突。”

  “在这次冲突之前,朱江洪对于格力的股权结构并不在意,不相信国有体制存在根本性体制弊端,坚信只要解决了人的问题,国有企业完全可以干好。”上述董事透露,朱江洪后来逐渐对体制的问题开始有所意识,也在内外部的推动下,试图调整这种“体制埋下的炸弹”。

未竟的“去国资化”

朱江洪到点退休,也为格力电器展开新一轮改制打开了空间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朱江洪和董明珠是中国家电行业的最佳搭档。科龙电器前总裁王国端的说法广为人知:“朱江洪遇到董明珠是朱的福气,董明珠遇到朱江洪是董的运气。” 两人性格兴趣互补,又惺惺相惜。朱江洪包容低调,董明珠强硬霸气;朱江洪主抓生产和科研,满脑子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董明珠是营销天才,主抓财务。两人珠联璧合,成就了如今格力空调行业龙头的地位。

  但两人之间不是没有分歧。分歧之一,是朱江洪更强调工业精神和技术研发,董明珠相对更侧重市场;分歧之二,是朱江洪认为格力可适度多元化,董明珠则始终强调专注空调;分歧之三,或许就在于格力电器的改制。

  “朱江洪是一个传统型的企业管理者,个人人品端正,淡泊名利,对所谓股权激励等物质欲望适而可止。这成就了他的个人成就、个人威望和人格魅力,但事实上也成为格力电器更进一步改革的障碍。”上述格力电器董事认为。

  “信服于朱江洪的个人品格和人格魅力,管理层还能配合默契。但朱江洪之后呢?靠集团公司董事会的高风亮节?靠政府官员的高风亮节?靠几十万元的年薪如何吸引一流的管理人才?”上述董事认为,60多岁的朱江洪即使不为他自己,为了格力电器长青,也应积极推动格力电器的产权改革。

  2003年-2005年的“父子之争”,让朱江洪意识到格力电器的股权结构存在隐患。朱江洪就任格力集团董事长以后的六年间,格力电器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股权转让、通过资本市场减持、三轮管理层股权激励和两次增发,格力集团和旗下格力地产目前合计只持有上市公司20%的股权,已不再具有单方面的决定权。

  最早给格力电器上市公司股权格局带来重大变化的,是股权分置改革。2006年4月格力电器股改后,格力集团和格力地产的持有股份分别下降到41.36%和6.89%,合计持有48.25%的股权,下降约10.4个百分点。股改后随即进行的2005年年度股权激励,格力集团拿出713万股,由格力电器管理层按当年度每股净资产价格购买,又使得格力集团的持有比例进一步减少到了39.74%。

  2007年4月25日,格力集团将10%的股权转让给了河北京海担保投资公司。这出自董明珠的布局,她创造了家电厂商与各地经销商相互持股的新模式:格力电器入股各地销售公司,而十家主要销售商又合资成立京海担保,成为格力电器的第二大股东。双方不仅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也成为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上的同盟。

  除股改和向经销商转让股权外,格力集团及旗下格力地产还在二级市场上减持上市公司股权。格力集团减持约6.9%,格力地产减持约5.4%,合计12.3%。

  过去六年间,格力电器共进行三次管理层股权激励、两次增发,也都减少或摊薄了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三次股权激励,分别从格力集团手中把1.62%、1.33%和1.28%股权转让给格力电器管理层,合计转让4.23%的股权。2007年12月和2012年1月的两次增发,因珠海市财政未拨款,国资委没有购买增发,摊薄后,格力集团持股比又大幅减少。

  至今,格力集团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已减至18.22%,格力地产的持股比例减至1.15%。在5月25日格力电器召开股东大会时,格力集团及旗下格力地产只拥有了19.37%的投票权,历史上首次低于20%。

  格力电器之所以选择渐进式削弱国有股东权力的做法,与朱江洪个人风格关系极大。

  “朱江洪的想法仍然只是想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他确实稀释了格力集团的股权。但根子在于国有体制。”上述董事说,“ 企业的自然人所有者有强烈的积极性,而国有股东由于没有人格化的所有者,没有真正关心国有资产的人格化股东,从而没有人有这种真正的积极性。”

  选择更激进的改制道路,格力电器有很好的条件。在一位知情人士看来,格力电器资产尽管相当庞大,但清楚、干净、简单,没有银行贷款,不必担心借改制逃避银行债务,也基本没有传统国企中的富余职工安置和职工身份转换问题。格力电器的经营管理和劳动用工制度已经完全市场化,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甚至不会感觉到改制对他们有什么区别。

  “可以说,在华南这种宽松的市场、社会和政治环境下,以朱江洪对格力电器的控制权和个人威望,对格力电器施行MBO也罢,或者其他方式的产权改革、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未尝不能取得TCL那样完满的结局。”一位格力集团内部人士说。

  从这个意义上讲,朱江洪“到点”退休,也为格力电器展开新一轮改制打开了空间。强硬如董明珠,是带领格力彻底摆脱机制的炸弹,完成朱江洪不愿或不敢完成的“去国资化”,还是会再次引爆朱江洪时代潜伏的控制权冲突?在各大券商最近关于格力电器的报告中,风险一栏里常见“格力或与大股东国资委之间关系生变”的担忧。

业绩说话

集董事长与总裁于一身的董明珠,会将这家“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带向何方?

  不管“董明珠时代”的“父子之争”是否会再掀高潮,唱起“独角戏”的董明珠必须拿出不比以往逊色的成绩单,否则今天站脚欢呼的中小机构股民和经销商会毫不犹豫倒戈。一旦业绩下滑,被国资逼交帅印的故事,早有长虹倪润峰殷鉴。

  “作为老牌的工程师,朱江洪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讲新技术和生产,即使是在私下开会的场合,他也总是谈各种技术之妙,对空调怎么省电、静音很是关注;董明珠管营销,基本不进厂子,对技术和生产一概不管。”格力电器一位内部干部认为,朱“主内”,董“主外”,双剑合璧的另一面是,朱江洪的退休也就意味着格力的核心竞争力一定程度上有所丧失。

  他警告说:“在家电这个激烈竞争的成熟市场里,如果董明珠身份转换不到位,格力垮掉很快,三年时间足矣。”

  行业分析师梁振鹏也认为,董明珠就任掌门人之后,是否愿意以及能否坚持注重生产技术研发和工艺质量,对于格力的未来非常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加强对新技术和领域的判断力、管理工艺质量、组织格力众多科研和生产人员等,对董明珠来说都是考验。”

  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其核心无疑是产品,产品的创新能力,产业链的完善度,核心技术的研发,工艺质量能否保持,都是必须要去把握的问题。此前,这些事大都是朱江洪在负责。

  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有格力电器员工似乎也心里没底。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一位格力技术部门员工表示,没曾想过朱江洪这次会退休,“虽然格力短时间内不会变,但两三年后肯定会变”。

  据该员工介绍,格力电器的企业家个人风格明显,朱江洪非常重视产品开发细节,细微到包括空调的外观都过问。重视技术的朱江洪,也非常重视技术人员。此前格力对技术人员有持股激励计划,这位技术员工透露,他们已分配了数次股份,而且对于技术人员还根据不同等级有金额不等的奖励。“不过,每次大小会议上,朱总提到奖励技术人员或提高技术人员待遇时,董总会反问‘凭什么’,感觉她觉得技术人员做得还不够好。”

  不过,这些条件反射式的担忧,在国金证券分析师王晓莹看来似乎没有必要。她在分析报告中指出,格力当前的新班子无疑将继续朱董搭档时的成功商业模式,“技术+营销+财务规划造就了格力的发展,朱江洪离开公司并不改变公司对产品技术的重视。一方面多年来技术立企已成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总工程师黄辉进入新一届董事会也体现了公司对技术的重视”。

  董明珠面临的经营挑战不止转变角色,内外兼顾。根据此前格力电器发布的销售目标,格力电器在2012年的销售总额要实现1000亿元,此后的业绩保持每年20%的增长速度,五年内实现再造一个格力的目标,即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

  2011年,格力电器销售收入达到835.9亿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按照格力目前的发展速度,以及国家节能补贴新政的实施,2012年格力要实现千亿目标并不难,但若要实现五年内翻番,多元化的问题就难以绕过去。

  事实上,多元化与专业化之争在格力内部一直存在。早在2010年,朱江洪就曾表示,格力不排除进入冰箱领域,但董明珠认为多元化有悖于格力专注空调的理念。

  朱江洪应该也看到了空调市场可能遭遇的天花板,同业如海尔、美的较早进入其他白电领域,2011年海尔集团的营收是1509亿元,美的集团营收则为1400亿元。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朱江洪的逐步多元化思路更可靠,空调业龙头涉足冰箱,风险最小也最被看好,即使现在才开始大规模进入,也有市场机会。格力靠空调做到现在,未来是否还能靠空调走得更远却是一个未知数。

  秦合舫表示,董明珠任董事长后,其在经营层面的挑战主要有三:一是多元化往哪里走:是往空调产业链里继续延伸,还是增加一些空调以外的其他家电产品;二是技术如何突破:从上游的材料到机械加工再到核心技术,国内的空调企业还做不到在核心技术上引领行业,只是相对比以前的空调组装而言有了一些所谓“亚核心技术”;三是格力如何打造全球品牌。

  董明珠面对记者时曾说过一句名言:“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 她在内部管理上也不乏类似“强权”:“只要你走进格力公司,就必须按照我的思维去工作。”在朱江洪没有离开的时候,这种霸道有其对冲的力量,而今集董事长与总裁于一身的董明珠,会将这家“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带向何方?

评论

认识埃森哲

  • 认识埃森哲
  • 塑造中国商业前景的五种力量
  • 数据分析
  • 埃森哲互动营销服务
  • 认识埃森哲
  • 塑造中国商业前景的五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