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五大投行转制

2013年04月14日 12:00
  

  五大投行是指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和贝尔斯登。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很多事情,投资银行也不例外。危机之前的投行,常和“精英”、“游艇”、“豪华酒店”联系在一起;危机之后却变为“贪婪”、“恶魔”、“罪魁祸首”的代名词。曾经的五大投行在2008年相继转制。

  投行的发展

  投行在美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真正的崛起是在《1933年银行法》出台以后。法案要求银行必须在商业银行和投行业务之间做出选择,此时独立出来的投行没有存贷款业务,佣金收入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受益于美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银行迅速成长壮大。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美国银行业回归混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开始从事投行业务。对利润的追逐、自身的创新激励以及竞争压力迫使投行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房价的“只涨不跌”使得次贷成为一个选择,通过将次贷进行复杂的打包再销售给投资者,可以赚取丰厚的回报。发展到后来,产品设计越来越复杂,投行自身也成为次贷的购买者。此时交易与自营业务在投行业务中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业务,参与交易的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

  五大投行在金融危机中的变化

  投行的盈利模式逐渐从注重长期稳定的客户业务转变为交易驱动型,“精英们”绞尽脑汁创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借此赚取巨额利润。随着次贷危机的发生,曾经为投行带来丰厚回报的自营交易业务成为他们亏损的主要来源;市场环境恶化时,通过货币市场进行融资的不稳定也暴露了高杠杆率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危机引发的巨额亏损直接导致了五大投行在2008年的相继转制。

  首先倒下的是贝尔斯登,这个昔日市场上耀眼的明星于2008年3月被宣布低价出售给摩根大通,点燃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2008年9月,雷曼申请破产保护,将金融危机推向了顶点。在雷曼宣布破产的同一天,美国银行宣布收购美林集团。9月21日,美联储宣布,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获准向银行控股公司转型。最后两家大投行的转型意味着华尔街五大投行在危机期间纷纷转制,独立大投行模式告一段落,华尔街回归混业经营模式。

  几大机构因危机而变,并在努力完成各自的转身:财务结构方面,杠杆率明显降低,几大投行在危机前的特点之一就是高杠杆率经营,危机之后纷纷经历了“去杠杆化”。业务方面,自营交易规模在转制之后明显减少,媒体频繁出现机构精简撤销交易部门、裁员的报道。信息披露方面,为了重新赢得投资者信任,几大机构在危机后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努力重塑良好形象。监管方面,2010年7月,奥巴马正式签署《多德-弗兰克法案》,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这是美国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金融改革立法。

  对我国的启示

  华尔街的投行曾推动了整个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为美国实体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通过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可以给我国金融发展提供借鉴。

  一是合理控制金融机构的杠杆率水平。高杠杆率意味着高风险。简单地讲,如果一个机构的杠杆率是30倍,当该机构的资产亏损3.3%时,就会耗尽它的资本,降低了金融机构抵抗风险的能力。

  二是努力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金融机构在加强业务创新的同时,必须建立风险内控和危机应对程序,保证机构的风控水平与其业务风险特征相匹配。

  三是大力发展投行传统业务。投行传统业务在我国依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金融机构的专业性特质对于这些业务的顺利开展尤其重要。华尔街对于金融危机的反思之一就是投行过于追求自营交易业务的高盈利,偏离了投行的传统业务。

  四是密切防范系统性风险。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各项金融业务趋于融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综合经营将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必然趋势。监管机构要及时发现市场新动向,加强监管协调,完善监管机制,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作者为中国银行周洋)

  来源:人民日报 201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