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人民币国际化

2013年04月14日 11:59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元本位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出极大缺陷。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纷纷提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张。随着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货币国际化的内涵

  国际货币一般是指在金融资产、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国际交易中用于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而且被私人经济部门和货币当局持有、作为国际流动性资产和储备资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截至2012年,美元和欧元在国际储备中的比例分别为60%和25%左右。此外,英镑、日元、加拿大元、瑞士法郎占较小的比例。

  人民币国际化的缘起和发展

  早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境外居民和海外华侨已开始持有人民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开始加速。当年11月,中国决定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广西、云南开展与东盟10国和港澳地区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试点。2009年7月2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实施细则》公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首先由上海、深圳、广州、珠海、东莞5个城市365家企业开始,2011年8月境内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2011年1月和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布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开展,为企业从事国际交易和对外投资提供了一种新的货币选择,帮助企业减少了货币兑换成本,规避了汇率风险。目前,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和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206个。

  人民币跨境使用情况

  第一,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2年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达到2.94万亿元,比2010年的5000亿元增加5倍,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也超过2200亿元。

  第二,离岸人民币市场快速发展。目前,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不断扩大,已接近6000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人民币远期及期货等金融产品的交易也日趋活跃。与此同时,新加坡、伦敦、巴黎等其他国际金融中心也积极参与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

  第三,货币互换规模及数量不断扩大。2008年12月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本币互换协议的数量和规模明显增加。

  第四,人民币开始发挥价值储备职能。目前,日本、韩国、白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俄罗斯和菲律宾等国央行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措施

  人民币国际化并不会取代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而是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增加贸易结算和投融资的一种新选择。

  中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第一,积极推进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中国对外贸易的60%左右在东亚地区进行,我国对这些经济体基本保持了逆差。因此,可以将亚洲地区作为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的突破口。同时,在欧、美、非地区,开发多样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产品,促进境外人民币融资便利,提升海外市场对人民币的可接受程度。

  第二,扩大人民币的资本输出和经济援助。国际经验表明,在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初期,资本输出和经济援助往往能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实现货币国际化的目标。要创新对外投资和援助的模式和结构,增加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

  第三,积极推动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继续拓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深度,同时在伦敦、巴黎、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开展人民币业务,逐步扩大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布局。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开放国内市场。

  第四,推动大宗商品以人民币定价。探索人民币在大宗商品上的定价权,能够带动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提高人民币的影响力。

  当然,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尤其是因人民币跨境流动所引发的资金套利和资产泡沫累积风险。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对跨境资金的监测,确保经济金融秩序稳定运行。

  来源:人民日报 2013-04-01

  中国银行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