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亚元

2013年03月31日 17:24
   近三年来,欧债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暴露出欧元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从而使亚元的形成前景仍然十分渺茫

  亚元是构想中的亚洲国家的共同货币。亚元的构想来源于欧元。但是,近三年来,欧债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暴露出欧元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从而使亚元的形成前景仍然十分渺茫。

  亚元的由来

  亚元的构想最早由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于1997年在东盟国家首脑会议上提出。2000年5月,中日韩与东盟财长在泰国清迈达成货币互换的《清迈协议》(简称CMI)。2001年,“欧元之父”蒙代尔在上海的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会议上发表了对未来世界货币格局变化的看法,提出“未来10年,世界将出现三大货币区,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的观点。2003年,蒙代尔建议,设立由亚洲地区某一组货币组成的共同货币,争取在每个国家不放弃本币的情况下,让一种叫“亚元”的区域性货币在亚洲流通。

  在东亚各国政府的努力下,2004年中日韩与东盟成立了亚洲债券基金。2005年8月,中日韩提出建立东亚货币单位的构想,并委托亚洲开发银行进行研究。因西方国家的态度有异,亚开行不得不搁置相关研究,但中日韩的联合研究没有中断。2009年5月,“10+3”财长会议提出了加强《清迈协议》的议案。2010年3月,“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明确各国可用本币与美元,在总规模达1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库中实施互换。2012年5月,区域外汇储备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400亿美元。

  亚元的作用及意义

  一是可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亚元既可减少区内贸易和投资的汇兑成本,亦可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内加速流动,促进经济合作。

  二是可强化金融稳定机制,增强区域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亚元既可减少汇率波动因素给区内国家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亦利于规避美元、欧元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

  三是可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一个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总额两个方面都与欧元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相当的亚元区,将更具竞争力。

  亚元面临的挑战

  一是区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小国、深陷通缩的日本与承受高通胀的越南、财政稳健的香港与债务总额超过GDP230%的日本并存。

  二是区内各国货币合作顾虑多。二战留下的裂痕长期存在。区内国家在历史、文化及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异,以及一些国家还有领土和领海主权方面的争议,加剧了形成共识的难度。

  三是没有锚货币。区内的两种主要货币,日元波动过大较不稳定,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两者都较难担当锚货币的角色。

  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互交织。在“10+3”之外还有东盟峰会、APEC组织以及泛太平洋伙伴关系(简称TPP)。西方国家在亚洲的利益争夺日趋激烈。

  关于亚元的主要分歧

  一是条件是否成熟。主流观点认为,亚洲地区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区域货币,但创立亚元的条件远未成熟,推出亚元并不现实。

  二是能否继续沿用欧元模式。欧元在设计上的严重缺陷被广泛诟病,反对沿用欧元模式的声音越来越多。

  三是由谁主导。日本坚持日元应在亚洲共同货币中起主导作用。但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不认同。“日元先生”榊原英资主张,发明以人民币为主体的亚元。

  亚元的前景与中国的角色

  从长远有利于降低区内贸易和投资成本、抑制汇率波动风险、促进经济要素在区内自由流动、提高东亚区竞争力的角度看,东亚区域拥有自己的共同货币,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建设共同货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沿用欧元模式,建设新的区域共同货币;二是采用美元区模式,使用某一国既有的强势货币为区域共同货币。鉴于欧元模式受到质疑,因此,亚元的创立需要创新思路。

  纵观全球经济大势,“日元先生”榊原英资认为,全球经济重心逐渐从西方向东方转移。15到20年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未来,人民币的地位将远胜日元,国际储备货币将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分天下。人民币不仅可能成为亚元的锚货币,甚至有机会扮演亚元的角色。(作者为中国银行柳洪)

  来源:人民日报 201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