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辩互联网新金融模式

2012年11月09日 18:51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互联网兴起,让一些传统行业式微。如数字音乐之于唱片业,电子书之于实体书店……现在传统金融业是否正在滑向同样的命运,为无传统中介、无垄断利润、无交易成本的互联网新金融模式让路?

  这是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的最新观点(相关报道见本刊2012年第24期"互联网新金融模式")。他以2011年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利润1.1万亿元,员工薪酬1万亿元等数字为例,认为这是社会为现行金融模式付出的极为昂贵甚至有些多余的交易成本,而互联网新金融可以消减这些交易成本,提升全社会的效率。

  谢平认为,以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在20年后形成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运行机制。

  谢平不是第一位观察到互联网新金融模式的人,却是当下中国首个提出这个新模式会颠覆传统金融形式、现有支付结算甚至货币政策体系的人。以谢平曾多年担任央行研究局局长的身份,带来互联网引致金融脱媒时代到来的宣告,更显重磅。

  是颠覆还是改变?8月12日, 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组织的专题研讨会上,学术界、金融界、IT界的主流人士们,就此论断展开了一场颇为激烈的辩论。

  IT界人士自觉受到鼓励跃跃欲试;传统金融界人士则提出,互联网金融不能代替贷款风险的主观评估、亦无法创造货币;来自央行、银监会的官员们赞同技术变革给金融业带来便利,但也谨慎地提出,互联网新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很难避免、也很难实施货币政策助力宏观调控。

  中国银联创始人、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万建华认为,互联网此前被银行、证券作为技术工具,未来不乏可能反客为主,主宰未来的金融业,自金融、自投资、自融资的方式将是主流。

  中国宽带资本基金董事长田溯宁直言传统金融业人士过于保守,并以自己在电信业的经历坦承过去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想象力不够,他提出,应该选取几家创业公司试点,给互联网新金融模式充分的试验空间。

  谢平强调:现在谈互联网新金融模式,主要是要解放想象力。

  这样的观点开始逐渐影响到了传统银行业人士。9月12日,招行行长马蔚华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传统银行业要有变革的紧迫感,否则,未来"人人可以做金融"。

  替代者

  什么是互联网新金融模式的理想状态?

  谢平称,搜索引擎、大数据、社交网络和云计算极大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资金期限匹配和风险分担的成本,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可以消失,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进行。这个市场可以充分有效,接近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无金融中介状态。

  谢平的结论无异于抛出了一颗杀伤力巨大的炸弹,"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

  十年前,微软的创始人比尔o盖茨公开宣称,银行是21世纪最后的"恐龙",并计划收购银行,但被美国花旗银行等游说国会而以担忧垄断之名反对,微软网络银行的尝试以失败告终。如今,这一设想在中国有了载体,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小贷。

  "如果监管者批准发给阿里小贷商业银行牌照,那么阿里的小额贷款有可能超过民生银行、招商银行。"谢平说。

  截至2012年2月末,阿里小贷已经累计为10.3万户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累计放贷超过260万笔、170亿元,不良率为0.9%,远低于商业银行的同类贷款,被认为是目前最赚钱的小额贷款模式。阿里小贷以网上交易数据库为基础,来评估发放小额贷款。每一个阿里巴巴店主在阿里网上经营的信用记录、交易、投诉纠纷情况等百余项信息,都被阿里小贷纳入评估系统中计算分析,作为贷款的评价标准,这解决了传统金融业对个人及小企业贷款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流程复杂等问题。目前阿里小贷还会在网站上公布建设银行授权发布的违约企业名单。

  一位资深监管官员认为,银行的存在是处理信息,积少成多,形成集聚;如何面对信息不对称,通过信息搜索整理找到成熟的客户,"我认为互联网技术可以替代实现银行的这一条功能。"

  Lending Club、Prosper是美国网络借贷业的开创者,自然人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彼此提供借贷,无需通过银行作为中介。中国也有一些类似公司出现,如人人贷、宜信(相关报道见本刊2011年第33期"贷款脱媒试验")。

  不光商业银行的借贷功能、支付功能可被互联网公司替代,保险公司的销售功能也被互联网销售部分替代。8月24日,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确认,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腾讯董事长马化腾及他本人,三方已成立了网上保险公司,试水互联网金融,马明哲在新公司中占15%股份。"三马"公司虽尚未营业,但带来的无穷想象,引起业内轰动。上海大家保网站在创立一年内,成为上海浏览量最多的保险搜索和定制网站,估值1亿元。

  相对而言,投资银行的功能尚未在国内找到合适的替代案例。但谢平提到美国已出现,即CrowdFunding(众筹融资)。于2009年4月成立的美国Kickstarter公司,通过网上平台为设计、音乐、电影、游戏等领域的创意项目融资,到2012年年中已为2.4万个项目筹资2.5亿美元,共吸引了200万名投资者。

  2012年4月,美国通过JOBS法案(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允许小企业通过crowdfunding方式获得股权融资,可在12个月内融资不得超过100万美元,并且投资人的每份投资不得超过2000美元或本人年收入的5%,以减轻欺诈和伦理风险。

  如何脱媒

  传统银行业认为,风险评估本身有一定主观判断的成分,不能完全依赖互联网数据库来评估信用风险。银行业人士表示,金融的本质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传统银行业要求看着你的眼睛,握着你的手放款,企业主家里的亲戚是否涉及黄赌毒,信贷员都应该很清楚。

  高盛研究部的董事总经理马宁认为,互联网完全代替目前金融业模式还是过于理想化,因为并非所有人都会用电脑,而且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不能完美消除,计算机的数据不能完全替代人的行为,计算机的数据也不能完全预测整个经济的行为和金融行为。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互联网金融不是第三种金融模式,只是给资金供求双方提供脱媒的条件。"不管在哪个时代,金融不完全是一个技术实现的问题。商业银行也好,投资银行也好,都有自我更新能力,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次次新生,次次蜕变。"

  "人人贷(P2P)的自融资时代,怎么解决融资过程的风险评估?如果个人和机构来借款,怎么了解对方信用资讯?资信担保问题怎么办?云计算和社交网络时代怎么获得这些信息而且共享呢?一个人贷过多少款,他有没有违约的记录,他现在有多少贷款,贷给谁,资金怎么使用,这些信息怎么公开化?"

  不过,互联网金融公司认为自身的信用评估流程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中。一些获得阿里小贷贷款的企业主,在贷款前经过了阿里金融网上视频约谈、现场到访、供应商和代理商电访等流程。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会员、赐成纺织的总经理陈园园说,她申请第一笔50万元贷款时,阿里金融的工作人员通过视频访谈来提了很多企业财务的问题,还到访了企业库房,并电话联系了她的大客户确认,此后她才获得了贷款42万元。

  互联网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行业正在兴起,可能深刻地改变社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工银瑞信的首席经济学家陈超如此预言。田溯宁则介绍说,美国个人信用评分FICO系统、Acxiom公司还有Spokeo网站等一些数据提供商,正是从事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收集个人的电话、住址、收入、消费行为、贷款、工作等各种信息来判断个人的工作生活状态,并据此分析以帮助企业更好营销和社会公共产品建设。

  知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为最大股东的海银资本一位人士说,他们已经投资了数家数据挖掘公司,有的公司正在挖掘上市公司高管的个人日常信息,如财产状况、经营情况、消费习惯、信誉行为等,以分析其勤奋工作指数,并以此预测上市公司股价和盈利前景。微众传媒一位人士表示,该公司基于微博的数据来帮助小米手机成功营销,从而发现了数据挖掘行业的宝藏,目前该公司估值1亿元。

  支付新未来

  银监会一位高级官员说,如果给支付宝十年自由发展时间,中国的银行业的支付结算功能可能就被替代了。

  在谢平的这套构想里,更认为凭借央行在2011年整体上线的超级网银系统,可能取代目前商业银行提供的支付结算服务甚至改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无异于石破天惊。

  无论是支付宝还是超级网银,都带来了支付方式的革命。谢平认为,首先是支付便利,互联网金融模式以移动支付为基础,个人和机构都可在中央银行的支付中心(超级网银)开账户(存款和证券登记),即不再完全是二级商业银行账户体系;证券、现金等金融资产的支付和转移通过移动互联网络进行;支付清算电子化,替代现钞流通。

  而移动支付则更帮助这种支付形式脱离了传统的银行业。浦发银行在最近的一次定向增发中引入了中移动,引发外界对二者合作的无限遐想。浦发银行战略与发展部总经理李麟表示:"移动支付是个好技术,但会不会就此替代银行?这是我最担心的。"

  "电信才是银行业共同的敌人。"一位银行界人士如此引用国外银行家的观点,并认为未来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替代银行柜台的那一天,不是没有可能。世界第一大银行卡组织VISA的大中华区总经理张楷淳也表示,银行卡未来的共同对手是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超越了银行。M-Pesa是目前全球接受度最高的手机支付系统,由肯尼亚最大电信商Safaricom推出。截至2011年末,M-Pesa的用户已达到1400万。在肯尼亚,M-Pesa的汇款业务已超过其国内所有金融机构的总和。M-Pesa需要身份证或护照认证,资金存放在银行,移动运营商提供提现和转账服务,没有特殊硬件要求。"因为手机渗透率超过了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以及移动通讯、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手机银行的功能已从手机支付延伸到存贷款等基本金融服务。"谢平说。

  央行一位官员评价互联网会为金融业带来支付、供需匹配和风险评价等便利,但是他认为,超级网银并非互联网金融模式所必需。"清算银行的模式比超级网银的模式好。终端用户在清算银行开户,清算银行在中央银行开户,每一个商业银行都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提供金融服务,未来商业银行形态会有变化,不单是吸收存款放贷款,可以让客户自动地匹配供需,匹配完了银行帮办资金转移支付的手续。"

  中央银行的货币调控政策在互联网新金融模式下怎么实施?上述官员表示困惑。"以前是人民银行通过对国有企业贷款,或者收购粮食、收购金银、买卖外汇,把货币投放出去了。在未来超级网银模式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怎么投放?给谁贷款?"

  监管之忧

  2011年8月,银监会曾公开发布通知提示人人贷风险,要求避免银行资金通过网络借贷流向民间借贷体系。这被看作是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御性表现。

  阿里巴巴至今也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那张网络银行的牌照。对此,有银监会官员回忆说:"我们当时的考虑是,已经有这么多商业银行,干吗还需要一个网络银行?"

  "无论有没有牌照,阿里现在能做的业务都可以继续做,为什么一定要拿一个商业银行的牌照?"另一位银监会官员告诉记者。

  互联网新金融既然具备传统银行业的一些功能,有负债经营的特点,就有道德风险和较强外部性,监管是必要的。

  "现在每个大中型银行,有六七百亿的交易量是来自支付宝的。一旦支付宝出问题,银行就出现坏账了。"

  互联网金融模式利用云计算、历史数据建立风险评价的模型,问题是产生了风险以后怎么吸收风险?这位官员说,现代金融体制就是各个银行自己风险拨备自己吸收风险,保险公司和存款保险制度作为公共的吸收平台。

  "互联网新金融,也应解决风险吸收问题。应该设立有公用准备金,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出现损失,按照何种的条件吸收损失要规定好。如果有竞争性的平台,每个竞争性平台也要提供一定额度的损失准备,万一发生业务损失需要自己弥补。"上述官员表示,如果互联网金融公司能够具备损失保险制度,有风险应对体系,这会减轻监管者的担忧。

  互联网存在的各种风险,监管者比较担忧。"现在银行实现数据大集中,但还是非常脆弱的,太难了。存储会带来很大的成本,还有很难找到成熟和稳定的外存电量。网络收集的信息,应该有征信条例来保护个人隐私,包括肤色、指纹、资质,因为从支付清算过渡到信贷,如何识别有效客户,如何反洗钱,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反过来就是风险。"

  谢平则表示,"我去马云那里做过调研,支付宝上没有出现过毒品交易、枪支交易、人体器官交易。一发生这种交易电脑会终止,也就是说电脑技术可以做到甄别异常交易。无论交易者用什么暗号,支付宝监管方可以判断出来,而且在不断做技术改正,可以制止一些非法交易。"

  万建华表示:"关键是监管部门应该给这些新的金融模式、金融机构合法地位、名分。否则,互联网金融创新有可能被说成在搞破坏,破坏金融秩序,随时可以被打压。如果确认了这是未来的方向,监管者应起草新规和调整旧规给予互联网金融创新者以合法地位。"

  目睹这场激烈辩论的一位观察人士说:"作为可能为中国最普通民众提供便利、为几十万小微企业提供低廉金融服务的互联网新金融模式,理应得到监管者的支持。

  谢平认为,金融监管当局一般不具有想象力,他们的职责和激励使得他们只关注处理当时的机构风险和市场风险,总是相对被动。互联网金融如何监管,肯定与现行的法规和监管方式完全不同。他说,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是20亿人,每天增加50万人。人类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很有限。

评论
大数据时代的CMO之辩
作者:Nil
预测,企业数据将在五年内增加800%,其中80%是非结构化数据,即文本、图片、视频、语音等多种形态的数据。如何在海量的互联网大数据中,通过合理的方法论找到对企业有帮助的数据,并且将营销预算合理的分配在为数众多的数据来源的平台上,才是真正的考验。 [详细]

最牛营销案例链接

微博专区

视频

与CEO一样,CMO认为,市场和技术因素是目前影响企业发展的两个最强大的外力。

CMO 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