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健康乌托邦”之烦恼

“健康乌托邦”之烦恼

2012年10月20日 18:41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台湾争议全民健保

  “医生过劳,病人不保!”5月1日劳动节,全台湾各地的医生与护士走上街头进行抗议。

  他们从中正纪念堂出发,一路走向台大医院、“立法院”,最后再到“监察院”门口。“休息时间都不足,变态扭曲的上班表,每一张都是血泪。”参与游行的护士王云绪向财新记者表示,护理人员的严重缺乏,形成护士普遍过劳、超时的工作现象,“自己也变成病人”。

  医生们则在台大医院门口举行一场特别的加冕仪式,他们身穿医师白袍,头上一一“加冕”上黄色的工程帽,意味着医师跟一般劳工一样承受职灾及过劳风险,也需要《劳动基准法》(下称“劳基法”)的保障。

  医生们所抗议的,是台湾实行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下称全民健保)下的超负荷工作量。

  1995年来实施的全民健保,是台湾第一个普及全民的社会福利体系,其特点是“低保费,高保障”。在全民健保实施前,政府经营的公共医疗保险,只涵盖全台55%的人口,受到保障的民众,主要是公务人员、劳工及农民等就业人口。按现行规定,一般受雇员工、公务人员、农民,仅需缴纳月收入5.17%的健保费,其中个人仅负担30%,剩余由雇主与政府补足。

  患者仅需支付挂号费、20%的门诊费用或10%的住院费用,住院超过30天另付10%-30%医疗费用,便可享受几乎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2011年底,“台湾中央健康保险局”(下称“健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台湾民众对全民健保的满意度,从开办时的不到四成,持续成长至目前将近80%,且近两年均维持近八成高满意度。但随着患者就诊量持续上升,医护人员的承受限度也遭遇挑战。

  “健康乌托邦”

  79岁的杨琴,是台湾彰化鹿港人。她年近八旬,虽然长年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气喘及糖尿病,但看起来相当硬朗,耳聪目明。儿女皆在私人企业工作的她,按照家庭收入计算,全家每人每月健保费各约合人民币210元(本文无特指处皆为人民币——编者注)。

  她每三个月一次到公立大医院就诊,只需支付50元挂号费;若改选到小诊所,挂号费则为20元。平时,她带着医生开的慢性病处方,到小区的药局领药,完全不需任何费用。一个月下来,她在医疗上的花费仅约300元左右。

  今年初,她因为跌倒住院三天,若住健保给付的四人病房可完全免费;她选择单人房,每晚自费200元。

  收费如此低廉,且不用担心挂不上号。“大家私下还是会谈论哪位是名医,但挂上号基本不是问题。”杨琴告诉财新记者。

  “集大家的力量帮助有需要的人,健保就是这个概念。”杨琴47岁的儿子陈自军认为,虽然台湾健保仍有缺陷,比如费率是否均等、诈领保费等问题,但是健保确实保障百姓“病有所医”。

  事实上,台湾全民健保自1995年开始实施以来,便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12年5月将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WHA),主题是“迈向普及化全民健康照护”,台湾外事部门证实,“卫生署长”邱文达已受邀在会上分享全民健保制度经验。

  “卫生署”对全民健保制度十分骄傲。藉此,台湾还建立了完整的疾病数据库,更有助于掌控疾病态势、提升全民健康。每年有超过40个国家、200人次专家学者到台湾参访及交流台湾的健保经验。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更在2012年3月专题介绍台湾的健保制度,期望为美国借鉴;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ABC) 更以“健康乌托邦”(Health Utopia)专题介绍台湾健保;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将台湾名列最健康地区第二名;而全球前二百大医院中,台湾就入围14家,整体排名全球第三。台湾政府还因此主推大陆民众来台湾“自由行加健康检查”的观光套餐。这一被广为追捧的制度需要政府大笔投入来支撑。全民健保推开后,台湾各地医疗机构的患者诊疗人次大幅上升。“病不看白不看,药不拿白不拿”的心理,让台湾人渐渐养成“逛医院”的习惯。

  据“健保局”统计,2011年,就医次数超过100次以上的“就医行为异常”民众,全台湾高达有3.3万人。其中五人,因就医次数逼近200次之多,在“健保局”调查辅导后,被罚坐四个月“健保监”,即限制就医地点。

  相应的医疗开支则不断增加。其中,门诊、住院费用的平均增幅更将近五成。依照“健保局”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民健保的保险收入来源有近九成来自保费收入,其他部分则来自补充性财源,如烟酒税或公益彩券等。

  虽然“健保局”努力在“开源”,但仍有医院虚报诈领健保费、药价不透明、侨外居民滥用资源,以及台湾民众就医习惯改变等问题,让全民健保不堪负荷。全民健保的给付范围从住院、复健、慢性疾病、精神病、药物、分娩到重症医疗等,除了医疗美容、牙齿矫正外,全民健保近乎补助所有民众的一般就医费用。

  前“立委”沈富雄就曾经大谈台湾看病太便宜。他说,几年前他在台大医院动了心导管手术,住院四天,装了血管支架,自己只花新台币近2万元(新台币1元约合人民币0.21元——编者注),剩下的近百万元都是健保付费。

  2006年,“中央健保局”每月收入约合人民币50亿元,支出约合人民币54亿元,勉强维持平衡。不过,到了2011年,已累积高达新台币千亿元的财务亏损,应对债务危机提上议事日程。

  血汗医院

  就诊量直线上升对台湾的医护人员而言并非福音。

  目前,全台湾在医院受雇的医师中,主治医师人数约为2.5万人,住院医师约7000人,实习医师一年约1500人。台湾大医院的制度对医生数量有限制,通常是一个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辅助两个以上的主治医师。就诊人数增加,使得数量限制下的台湾医生工作负荷加重。根据台湾医学生联合会的统计,台湾住院医生平均每周总工时高过110小时至120小时,即使是“卫生署”统计的76.4小时,也远远超过“劳基法”工时上限48小时。

  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台湾住院医生连续上班时数更是惊人,美国医院为16至30小时、欧盟医院为13小时、台湾医院往往超过36小时。研究指出,医生在加护病房持续工作超过24小时,医疗疏失风险提高5倍。

  三年多来,台湾媒体陆续揭露至少九起医师疑似过劳猝死或病倒的事件,更让医生工时过长的问题浮上台面。

  护理人员的情况更加严重。目前台湾所有医院护理人员平均缺额率7.2%,估计缺额高达7000人。据“卫生署”统计,目前台湾领有护理证照人数为23.1559万人,但实际执业人数却只有13.2026万人,不到六成。“卫生署长”邱文达坦言,护理人员的劳动条件差,是缺护士的主因。“未来情况还会更严重,”护理师护士公会警告,台湾每年大约有1.4万多名医、护科系学生毕业,但真正进入医界工作的却只有3000多人,超过1万人“不务正业”,转向医疗美容、空姐、企业行政。

  4月14日,台湾护理师林美琪以“护理人员的黑暗期”投书CNN,她不满“卫生署”协助CNN来台拍摄健保专题,一味强调健保对民众照顾,却只字未提医护人员辛苦、恶劣医疗工作环境,简直是“大笑话”。

  林美琪文章称,健保提供台湾民众唾手可得且廉价的医疗,医护人力却被严重剥削,超时工作、低薪资,医患比悬殊,被推入地狱深渊;医院医事人力严重短缺,政府却不愿意面对。

  4月17日,台湾多个医疗改革团体、医学生组织及劳工阵线,在“行政院劳委会”大门前召开记者会,他们要求将医师纳入“劳基法”保障,并且改善医疗劳动环境。小儿科医生林秉鸿说,惟有提高台湾医疗的劳动人权,才能确保病人拥有安全、专业、有质量的医疗服务。

  然而,台湾的医疗保健服务业于1997年7月1日纳入“劳基法”,包含护理、清洁人员等都涵盖在内,惟医师被排除在外。护理人员虽在“劳基法”的保障范围,但受到法案中“责任制排除”条文影响,工作超时的情况十分频繁。“劳委会”主委王如玄则证实,台湾约有三成医疗院所违反“劳基法”。

  “医疗劳动改革小组”执行委员、见习医生陈宥任向财新记者介绍,十多年来,医生是否加入“劳基法”的议题虽多次纳入讨论,但仍因各种理由,如医生工作性质的独立性、紧急性、持续性、医院与医生不适用于雇主与劳动的从属关系、责任制等,遭“卫生署”反对。“在我看来,这些属于假议题。”

  陈宥任认为,“卫生署”反对的主要理由,早期应是考虑到偏远地区医院可能医生供给不足。但1995年全民健保实施以来,由于医疗廉价、病人就医习惯改变、医院企业化经营、健保补助不足等因素,医患比严重失衡,更让“卫生署”站在反对立场。

  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台湾医疗资源将面对更严峻的挑战。“监察委员”尹祚芊说,全民健保制度助长民众不用白不用的心态,再加上医院不断压榨医事人员,构成了今日的血汗医院。“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健保费用又不能增加,再这样下去,恐有一天会招架不住。”

  医患关系趋紧

  医疗纠纷也不断升级。根据阳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杨秀仪博士与刘邦扬硕士的调查统计,台湾医师的“犯罪率”是世界第一,平均每38.8天就有一位医师被定罪。

  他们调查,自2000年至2008年6月,“台湾地方法院”共有312位医师被告,其中80名医师被判有罪,且判赔的额度非常可观。

  妇产科医生叶光芃认为,台湾的法案对于医疗人员保护不足。他分析,有医疗纠纷的案子,大多发生在急诊及外科,医生们在抢救性命的同时,难以顾及每个标准程序。一旦病人过世,就医报告的小瑕疵就成为家属究责时定罪的关键。陈宥任说,目前医院渐渐企业化、规模化经营,难免为追求盈利而尽力提升效率,医患关系更形同商业市场,病人把“我付你钱,你要负责把我医好”视为理所当然,否则就要投诉。

  台南市郭综合医院院长郭宗正认为,以往单一医师照顾病友,让病患易与医师建立情感。如今医疗团队有多位医师会诊,却反使病友缺乏以往的归属感;而医疗机构愈来愈大,大型化医院科别愈多,医疗设备愈先进,反而在患者内心激发恐惧、压迫及陌生感。

  他还说,新的医疗器材及新药品不断研发,虽有完善的人体试验,但厂商急着上市,其产品宣介带给患者很高的期望,却对其风险轻描淡写,最终治疗效果与患者期望产生极大落差,也是造成医疗纠纷的因素之一。

  医学生们调侃称,医师已是“犯罪率”极高的高风险行业。由此,过去最热门且集中最精英人才的四大科——内、外、妇、儿,因挑战性高、与病患接触时间长,被医学生们形容为地狱科目。医学生纷纷向放射、皮肤等小科发展,或是干脆转往医疗器材、顾问业。

  如何解套

  医护负担日益增加,医疗费用却跟不上。台湾为了解决高达新台币千亿元的财务亏损,希望从健保改革着手,二代健保确定将在2013年实行。

  届时,以一位雇员为例,健保费将由目前薪资的5.17%改成4.91%,其中被保险人负担30%、投保单位负担60%,其余由政府补齐的方式不变。不过,将另外加收“补充保费”,包括高额奖金、兼职、租金所得等,都要缴2%补充保费。 二代健保的模式,就是让奖金或资本利得高的人,多缴纳补充保费。

  “卫生署”医事处长石崇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希望二代健保费率应该维持目前的5.17%。“卫生署长”邱文达说,二代健保将在2015年以前维持财务平衡。这笔钱将更多投入医疗人员的人事补助,并且将考虑以特别契约、定期评量方式,确保医生及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不过,多数医生对于提升保费的方式不以为然。最引人诟病的是健保补助不足、医疗纠纷及工时过长。

  “医劳小组”的陈宥任说,他们将从争取提高待遇着手,“待遇不是笼统的薪水,而是回归最基本的公平正义。”他认为,医师纳入“劳基法”,才是争取所有劳动权益的根本,也才能一改“卫生署”消极乃至不作为的人力、工时调配规划。

  “台湾劳工阵线”秘书长孙友联向财新记者表示,所有的受雇劳工都应受到“劳基法”保障,这是基本人权。但在医院经营者和“卫生署”的恶意阻挡下,医师仍然是“劳基法”外的孤儿。

  孙友联认为,除了将医生纳入“劳基法”保障,政府更应落实劳动条件的检查计划,且提高劳工职业健康行政机关的位阶。例如,在“劳动部”下成立“职业安全健康署”等,以确保未来相关法律的落实。

评论
深度阅读
“全程关护”:让关爱在医生与患者间全程传递

乳腺癌每年全球发病人数超过120万,宫颈癌49.3万,其中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并且患者明显趋向年轻化

飞利浦“全程关护” 关护生命健康

飞利浦公司积极投身到中国医疗系统的各项改革中,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