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天津式改革——专访天津市市长黄兴国

天津式改革——专访天津市市长黄兴国

2012年06月27日 12:30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如果不能够确保农民的利益,把农民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好,那么工业化难化,城镇化难成,社会稳定难保”

  论搞活经济,“20世纪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初是天津”。天津市长黄兴国在“两会”期间说。在他看来,城市经济改革,是沿着海岸线一路由南向北过来的。

  黄兴国有其自信的理由。“十一五”末年,天津市GDP突破9000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16%,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2011年,经济总量达到1.12万亿元,位列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之后的全国第五。

  虽然自2008年起才正式担任天津市市长,但自2003年起他已任天津任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生于经济大省浙江的黄兴国,此前已主政省内经济活力充沛的象山县与台州市,搞活经济、支持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应是一贯的思路。

  但经济治理并非他工作的全部。曾在台州推动实现“废地立市”的黄兴国认为,农民为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没有农民利益的保障和实现,一切经济目标均为空谈。独特的天津城市化路径成为2011年国务院农村工作会议上讨论的范例。

  黄兴国认为,政府有责任既把“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于是有了市政府财政收入的70%以上用于民生,天津城乡收入差距降至2∶1(全国为3∶1),全市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0%……

  他亦深知天津面临的挑战:服务业的“短板”,滨海新区与浦东新区的差距,人口老龄化,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的权衡。“短缺经济时代,人们没有东西吃;现在条件好了,有了东西却什么都不敢吃了。”每一个话题都挑动着57岁的黄兴国的神经,也是他余下任期中的考验。

  天津如何走改革之路?“两会”期间,财新记者对黄兴国进行了专访。

 

正确定位

 

  财新记者:在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尽、欧债危机未见曙光的背景下,天津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为什么GDP增长能够连续五年保持16.5%的水平?

  黄兴国:天津的经济发展处于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布局之下,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扩大开放,使三股力量聚集天津:中央企业、外资企业(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150个落户)、国内企业(包括民营企业),抓住历史性机遇是根本。

  具体来讲,天津经济发展在四个方面做出了尝试:

  第一,实体经济支撑发展。近些年来,天津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包括优质高效的第一产业作为重点,始终抓住这些最基本的实体经济。

  第二,淘汰落后存量,发展高水平增量。天津淘汰了1000多家能耗高、污染大的小企业,如小化工、小造纸、小钢铁。与此同时,抓住大项目好项目、科技“小巨人”、楼宇经济。

  近年来天津重点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已经发展到2.3万家,其中1050家是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我们把这样的企业称为科技“小巨人”。

  当时提出“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前者是面广量大,后者是指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两年的摸索,效果很好:2万多家科技中小企业年度6000亿元销售额,其中“小巨人”企业年销售额4700亿元,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

  楼宇经济则是在中心城区发展,一幢楼就像一个小的开发区,结算、研发、创意、动漫、科技、软件、设计都进来了,我们称为“竖起来的开发区”。他们没多少能耗,排放也很少,经济效益好,非常适合大城市。

  第三,三个层面联动发展:滨海新区、中心城区、郊区县统筹协调联动。滨海新区主要是大项目、好项目为主,八大支柱产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集聚于此,产业聚集效应正在显现。

  在郊区县,我们通过宅基地换房大力实施三区联动,也就是高水平工业园区、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农民的居住社区。天津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不占耕地,不踩18亿亩“红线”;实施结果是政府不花钱,农民不拿钱,“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生活”。

  第四,政府与企业共渡难关。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们认为必须要把企业保住,因为发展首先依靠企业,保住了企业就保住了就业,就保住了发展和稳定。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市委、市政府组织4000多名干部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排查和化解矛盾。我们提出,不给企业添麻烦、增负担,只帮忙,不添乱,不要老是在那里开会,不让他们请你吃饭。此外,行政审批效率大幅度提高,政府职能部门24小时开门全天候服务,随时应对各种需求。

  财新记者:天津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如何确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黄兴国:2006年,国务院把天津定位为未来北方的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一项国家战略,是科学发展的实验区,是开放的点、改革的点。这给天津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当然也是挑战。

  区域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五大统筹之一。未来北方的经济中心需要辐射和服务。资源的差异化是区域合作的动因,而区域合作的动力是效益最大化,区域合作的条件是冲破地方壁垒,大家都搞市场经济,不要画地为牢,不搞地方保护主义。京津冀地区乃至于环渤海地区的合作是一种共同的需要。

  天津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市,希望找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天津是国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全国第一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第一家中资和外资保理商都诞生于天津;天津还是全国首批科技保险试点城市,创造了中小企业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的“打包贷款”模式。

  财新记者:天津已经成为全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聚集地,而最近也有较多的关于离岸金融市场的讨论;天津还有众多的产权交易中心,但也有关于产权交易中心过多的担忧。天津在发展金融市场方面有何规划?

  黄兴国:上海是全国的金融中心,北京是国家首都,也是金融机构总部聚集地。因此,天津没有提建设金融中心的目标,而是提出要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与全国金融创新基地。我们下力量在金融创新上做文章,这也是国家把滨海新区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几个内涵:

  首先是大量聚集金融机构,目前已经有700多家。从融资渠道来看,天津的私募股权基金目前已有2400多家,注册资本超过4000亿元,这是天津的一个特色。

  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私募股权基金与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更多地用到实体经济上,市政府出台措施,无论何种企业,基金投入企业起点在500万元以上的,给予50万元的奖励。一些私募股权基金有些急功近利,愿意投能够很快上市的,而对近期上不了市的十分谨慎。因此,我们给出这样的刺激。

  此外,天津的金融租赁规模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有50多家公司注册,空客A320大飞机工厂、大型船舶等均为租赁。目前在天津,几百架飞机和船舶都是采取这种方式。金融租赁发展的空间太大了,比如城市的消防设备,那么多的城市,需要量很大,但又不是每天在用,政府不需要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可以搞租赁,公交车也可以这样做。租赁发展得好,保险就可以跟进。

  天津在这一领域可以大做文章,争取做到工厂经营者拿着手提包来就可以办公司办企业,厂房、设备甚至技术都可以搞租赁。

  天津当前有11个金融创新的交易平台,渤海商品交易所、产权交易所等,已有2.6万亿元的交易额。国务院最近发文件要进行整顿,我们坚决拥护。我们建立一个交易所一般需要两年时间来准备,仔细地研究,法律、制度等都需要建立,从程序、制度上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虽然有11个交易平台,但总体上风险可控, 国家“一行三会”的领导也给予了很多指导。我们一直坚持,金融创新必须与防范风险并举并重。

 

城镇化路径

 

  财新记者:城乡统筹在天津的发展蓝图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城镇化发展中遵循怎样的原则?

  黄兴国:作为大城市,城乡统筹非常重要。天津原有350万农民,目前城镇化率为82%。城镇化问题需要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做好顶层设计。

  中国农民非常了不起,有三次伟大贡献:一次是贡献了农产品,统购统销把农产品低价卖给国家,支撑国家的工业体系;第二次贡献是农民工,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工进城,承担了脏活、累活,拿低工资,建设了基础设施;第三次贡献是农用地,用来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贡献农产品可以再生产,贡献劳动力从人口的角度还可以再延续,而贡献了农用地,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就没有了。这就需要认真考虑。如果不能确保农民的利益,把农民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好,那么工业化难化,城镇化难成,社会稳定难保。“农村包容城市”,就要解决好七个字:安居、乐业、有保障。

  财新记者:具体来看,天津如何实现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这三个指导性原则?

  黄兴国:围绕这七个字,天津已经在城市郊区的农村建设了43个示范小城镇。途径是以宅基地换房,实行三区联动,即农村示范工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民居住社区。居住社区解决住的问题,工业园区解决就业,现代农业园区是在宅基地复垦后的土地上建设成为高品质农田,搞高水平、高效益的设施农业。我们搞到哪里,都会把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解决到哪里,实行一系列配套政策。

  天津在建设示范小城镇的政策上力度是很大的,土地出让收益百分之百返还给农民搞小城镇,小城镇范围内五年中产生的地方税收百分之百返还。这是又一次“农村包容城市”。

  这个模式效果很好,群众看到自己切身利益后都愿意参加。此外,城镇化还带来了巨大的内需。以华明镇为例,他们的示范工业园区“十二五”末销售额将达到500亿元,财政收入30亿至40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县的水平。小城镇还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天津在发展,在建设,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如果不在城市周边建设一些小城镇,中心城市的房价一定会高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必将十分紧张,交通也会越来越拥堵,中心城市的就业也会很紧张。

  财新记者:天津的“三改一化”试点指的是什么,希望达到怎样的效果?

  黄兴国: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农村经济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原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村委会管理体制、农民户籍身份,都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三改一化”,即“集改股”“农改非”“村改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

  “集改股”是指推行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以明晰产权主体、理顺分配关系、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为核心,以清产核资、明晰产权、确定股权、量化股份、股权分配、股权管理、资产运营、收益分配、监督管理等为内容,建立起新的集体资产管理和运行体制。

  “农改非”是农业户口改变为非农户口,改革户籍登记制度,放宽城镇居民落户条件。凡是在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已完成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的农民,都可以申请办理“农转非”手续。

  “村改居”就是撤销原有的村委会,在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和村民户籍“农转非”后,组建社区居委会。

  “三改一化”的目的是在体制机制上深化改革,推动农民变市民,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财新记者:你怎样看待中国人口红利问题?

  黄兴国:实际上,天津也有人口红利递减的问题。目前天津社会正在向老龄化发展,到205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20万。如果不把年龄结构降下来,城市就会缺乏创新能力,可能连养老金都无法偿付。

  天津的一项措施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们投资几百亿元建设了37平方公里的海河教育园区,吸引中西部地区没有考上本科的生源来上职业教育学校。这是东西互动:西部地区的孩子来到天津是很高兴的,对我们的城市也是有益的。他们学三年四年,拿到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落户天津。天津引进大量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劳动大军是拥有技术的,人口也随之年轻化,人口红利就可以持续。

 

以民为先

 

  财新记者:本次全国“两会”,如何保障民生、消除收入不平等是一大热门话题。天津在民生领域有哪些经验,保障民生的各项工作中,哪些是重点?

  黄兴国: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责。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须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让广大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民生问题过去老讲“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是新的七件事:就业、收入、住房、医疗、教育、物价、社保。有几个要点:

  首先要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今年春节后,我们出台了19项增收措施,其中将最低工资标准由1160元提高至1310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由480元和280元提高至520元和320元。边际效益的规律是,对于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对消费的刺激更加明显。

  第二,做好住房保障工作。这几年我们的力度是很大的。“十一五”就解决了41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十二五”还要再搞40万套。特别是,我们非常重视住房保障的制度建设,形成了规范的制度体系,确保公开、公平、正义,使住房保障能够覆盖35%的城镇家庭。

  第三,改善群众基本生活条件。今年启动了300万户老住房的改造,80万群众可以受益,深入到老百姓居住的社区中,进楼入户,都是管道、信箱、照明、电子门、水龙头等细节的事情,群众非常欢迎。今年还要新增加养老床位4000张,建6个老人配套中心、100个日间照料站,可以使60多万老人受益。我们还从财政拿出10亿元,新增加2000辆环保公交车,修建停车场和过街天桥,开辟公交线路和专用道,治理交通拥堵问题。天津的地铁2号、3号、9号线今年都可以试运行。

  财新记者:能不能再具体谈谈保障房建设,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有哪些?

  黄兴国:现在都讲“富二代”“中二代”“农二代”“平二代”。除了富二代,对于其他人来讲,解决房子都是基本诉求。 我们认为应该大力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城镇化建设可以基本满足“农二代”的需求;对城市里的住房困难群体,保障性住房可以解决问题。

  天津主要采取“租、售、补”相结合、三种住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三种补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补贴、廉租住房租房补贴、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的政策体系,政府补贴额分别占三个档次房租总额的90%、75%和35%,形成了保障标准与收入水平挂钩,补贴与市场联动。

  财新记者:由于保障房的特殊属性,解决资金来源一直是各地方政府的难题,天津怎样确保这样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有足够的资金?

  黄兴国:主要是通过创新融资方式,财政、企业、金融机构与社会多方参与。首先是强化公共财政引导,确保租房补贴和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用地,全部实行划拨。“十一五”期间,市政府用于保障性住房投入229亿元。第二是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全国率先组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多家银行签订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协议,融资额为300亿元。三是开展专项融资业务,发行了国内首只保障性住房投资基金,向社会募集资金50亿元。

  财新记者:天津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社保覆盖达到怎样的程度?

  黄兴国: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天津已经率先建立统筹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民社保体系基本形成。2011年,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557万人,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0%,率先实施全民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制度。

  此外,天津还调整了价补联动机制,价格一旦上涨,给困难群众的生活补贴就相应增加,享受补助的困难群众由18.4万人扩展到34.7万人,目的是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受到大的影响。

  本刊实习记者王韬对此文亦有贡献

  黄兴国

  1954年10月生于浙江省象山县,浙江省委党校大学专科毕业,同济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现任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

  1972年起,黄兴国先后任浙江省象山县晓塘公社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县团委副书记、金星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1989年起,先后任浙江省台州地委副书记、书记,台州市委书记,省政府秘书长。1998年起,先后任浙江省副省长,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他于2003年起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2007年6月任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07年12月,任天津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2008年1月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天津市市长。

  

评论
埃森哲专家访谈
彭莱
智能城市发展之路

埃森哲亚太区可持续性业务董事总经理对中国而言,智能城市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向和谐城镇化转型。

杨葳
发展交通新能源,以市场、客户和消费者为导向

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发展交通新能源,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是主角,但消费者无疑是这条价值链上核心的核心。

毕凯龙
无线互联夯实智能城市地基

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智能城市所需的大量技术已经完备,无线互联网将创造出不可胜数的服务和商机。

王靖
智能城市助力中国政府转型

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智能城市是信息化支撑下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以电子政务促进智能城市建设,进而迈向服务型政府。

联系我们
如果您对埃森哲的服务需要进一步了解,请登陆以下地址:
视 频

                   更多>>>

深度阅读
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报告
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通过原创的研究与分析,针对重大的企业管理问题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深入见解。
埃森哲《展望》杂志
《展望》,卓越绩效在线期刊。
更多埃森哲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