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碳税第一战

碳税第一战

2012年06月11日 18:21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航空碳税之争是气候与贸易之争中的第一场实际冲突,发展贸易并不一定比维护气候更重要

  欧盟和几大贸易伙伴之间新起争执。为了贯彻其气候政策,欧盟对所有本地始发和终到的航班实施二氧化碳排放管制。为此航空公司需要支付补偿金才能获得排放许可证。

  此举引发了中美等多个国家的愤慨。中国几家航空公司延缓订购欧洲飞机的计划。有传言表明,此举可能引发新一轮贸易战。

  航空碳税之争意义重大。这是迁延不决的气候与贸易之争中的第一场实际冲突。贸易和气候之争是全球经济面临的基本争议。与传统的贸易争端不同,争执双方都有新的动机和论点。

  在气候领域,欧盟自诩为公共利益的捍卫者。美国既不参与减排机制,也不愿对新兴国家的义务表态,欧盟却愿意带头应对全球变暖,这多少有些令人费解。欧盟的这种立场部分来自公众舆论的影响力,部分也是源于其内政需求,将气候问题置于欧盟管辖之下并作为优先议程,有利于欧盟增强对成员国的控制。

  在某种程度上,欧盟也希望迅速采取行动,在未来低碳经济的重大技术上抢占先机。

  在欧洲人看来,贸易伙伴对航空碳税如此回应,着实令人费解,难以接受。毕竟欧盟采取的措施并不存在歧视待遇,对欧洲内外的航空公司一视同仁。若非如此,欧洲航空公司就会利益受损,航空运输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碳排放管制体系。航空运输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甚高,并持续上升,然而航空产业却享受着免缴燃油税的过度特权,这令节能减排的动力大打折扣。

  美国有些人认为气候变化理论是错的,要想限制气候变化根本行不通。但是,也有一些美国人承认地球生存环境的确面临实际威胁,他们十分重视欧盟的观点。

  尽管如此,其他国家也提出了许多有力的论点。例如,如果航程大多落在欧盟范围之外,那么排放许可费就不应当全部交给欧盟,但是这个问题解决起来相对简单,各国可以通过协商分配这项收入。

  还有观点认为,这项机制会造成不公平,比如有些飞机可以免费获得排放许可证,或是飞机中途停留欧盟国家不收费(因为只有欧盟国家始发和终到的航班才收费)。事实的确如此,但是如果其他国家采取相同机制,就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还有人辩称,应当将减少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份额,因为现有温室气体大多是发达国家排放的,但是,这一问题很容易通过协商许可配额加以解决。

  实际上,欧盟已经明确表示,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通过多边框架下的协商达成国际协议。

  许多国家反对欧盟政策的真实原因,在于质疑其背后的动机。它们怀疑在未来几年中,欧洲会以气候问题为借口大开保护主义政策之门,所以不愿做出让步。

  的确,气候问题在许多方面都是反对开放贸易的借口和托词,存在被恶意利用的风险。所以新兴国家的小心谨慎是完全合理的。

  然而,世界各国气候政策不一致所带来的问题无法自行消失,问题在于,能否在坚持多边开放贸易的同时实施碳税政策,能够实施到什么程度。各国一旦在国内征收碳排放税(或者实行配额机制)就会面临这一问题,原因在于,国内生产者认为这以政策会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应当承认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发展贸易并不一定比维护气候更重要。新兴国家还应当据理力争,为自己争取话语权。例如,如果发达国家将碳排放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外包给发展中国家,就能轻松实现减排。这样,发达国家就能够实现严格的排放目标,而无须努力减少耗费的碳含量。

评论
编者按

  经济高速增长下,环境污染造成的问题已经进入集中爆发期。这一方面对民众健康产生了实际的或潜在的危害,另一方面也让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面临严峻的考验。
  “里约+20”峰会开幕在即,这次峰会将集中关注两个领域:绿色经济在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方面作用;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框架。
  如何尽可能减少环境风险?答案并不清晰,但毫无疑问,仅仅依靠行政力量,恐怕无法化解环境风险。如何在政府指导下、运用市场手段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面对环境风险,我们需要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个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西门子聚焦
投资于能源效率的绿色收益
能源成本在过去10年间稳步上升,对于成熟经济体和新兴市场来说,都面临着实现可持续增长而避免负债过高的问题。以节能成本抵消投资成本的零净成本投资方案,会成为地区和企业实现绿色增长的创新路径。
未来之窗
研究与创新在西门子
博客
NRDC
中国在里约+20峰会上气候和能源问题的当务之急
NRDC(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是当今美国最具成效的非营利环境保护组织之一

落实行动来实现甚至超额完成中国的气候和能源的“十二五”计划目标。

中外对话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中国困境
“中外对话”是世界上第一个中英双语环境网站,以报道、讨论中国环境问题为中心,为国内外不同观点交流碰撞提供平台。

詹姆斯·康纳利指出,美国华丽高楼所消耗的能源远比中国建筑高得多。但随着的现代化脚步的加快,如何避免重蹈美国的覆辙则是中国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