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中国将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2012年05月07日 10:24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注册财新网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王庆先生: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将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我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做简单的阐述。首先,我们看这张图(PPT),这是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投资和储蓄的比例关系。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很重要的动力是投资,投资的规模巨大,是被广泛讨论的一个议题。实际上高投资率的背后很重要的因素是中国有非常高的储蓄率,高储蓄率支持了中国的投资的扩张。   

而储蓄率高企的背后是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从这张PPT中可以看到,中国的人力比例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比例是很高的,就是工作适龄人口的比重和老人、小孩的比例是很高的,这往往意味着很高的储蓄率,意味着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储蓄率高企,支持中国经济的扩张。   

储蓄有两种方式可以使用,一种是投资,也就是在一国国内形成基础设施和其他各类型的投资。另外一种方式是中国在境外形成资产。但是当我们看到中国的境外资产时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这张图(PPT)中国作为国家主体作为一个整体对外资产将近4万亿美元,但是其中70%左右的资产是以官方外汇储备的形式存在,而只有7%不到的形式以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存在。换句话说中国尽管在境外有大规模的资产--4万亿美元。但是大部分的形式是以金融资产,尤其是低收益、高安全性的金融资产形式存在。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绝大多数以购买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国债形式。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们和我们的邻国日本做个比较。右下角这张图(PPT)是日本2010年底日本作为国家整体对外的资产分布情况。日本的总体资产规模对外6万亿美元,这当中只有四分之一不到以外汇储备形式存在的,相当大的比例以外的投资,尤其是日本对外的直接投资超过了12%。   

那么整体规模上来讲,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所以中国和日本做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对外资产分布结构非常不合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断,中国有很高的储蓄率,尽管支撑了比较高的投资率,但是中国的储蓄率如此之高,已经不仅仅可以支撑中国境内投资,也可以支持境外的投资,但是说到境外投资,中国境外投资的结构是非常不合理的。中国迫切需要寻找好的投资方式来对对外资产进行分散化的管理。   

如果不进行这样的分布,不积累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中国需要寻找更有价值,更有意义,长期以来收益更高的投资方式。这样的投资方式很重要的一个投资类别就是基础设施---海外的基础设施投资。   

这张PPT展示了我们对未来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需求。实际上,新兴市场国家在过去的10年以及未来的10年当中都有长足的发展,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增长,城市化和人口结构的变迁,都对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预测新兴市场国家来自于非洲、中东、拉丁美洲以及东欧、亚洲各个地区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将会在未来5、6年中翻一番,从现在的1.5—2万亿的规模,达到2017年的3万亿美元的规模,这将会产生巨大的基础设施的需求。   

这个需求比例中,将近三分之二来自于亚洲,其他地区也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这为中国有效的使用它的储蓄,有效的在境外使用它的储蓄,寻找更好的投资标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所以,一方面中国有很高的储蓄,有资金,另一方面境外有广阔的市场,再有就是,在过去的10多年以来,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强劲的实力。我们看在以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和港口为例,在过去的10年当中,中国这四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取得了非常长足的进步,截止2010年中国铁路总长度已经达到9万公里,而成为世界第二。中国的高速公路达到了7万公路,也是全球第二。中国的机场每年人次吞吐量是5亿人次/年。而中国的港口是每年的54亿吨吞吐量。过去的10年中国这方面的长足发展,其实中国有一大批基础设施、相关设备以及原材料的企业,这些企业拥有丰富的经验,拥有在设计、施工、原材料供应以及设备方面具有强劲的实力。   

一方面中国有丰富的资金,另一方面中国有非常强的提高对外投资质量的诉求,同时在国外、境外、海外,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有巨大的对于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同时,中国有非常高质量的供应能力,所以综合以上诸多因素,我们认为,中国在未来将会对全球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上述所有诸多优势,都体现在我们各位在座的企业家和你们企业类型的核心竞争力,在此我祝愿企业家和你们的企业取得更大的成就,祝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评论
视听推荐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