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账号:

二进制调控

特约作者:哈继铭

 

短期无硬着陆

    中国经济会不会在短期内出现硬着陆,这是投资者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如果是讨论未来五年至十年的前景,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而且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未来中国政府能否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化解风险。但若看未来一两年,中国不会硬着陆。

    暂且不论其他的宏观经济指数,如果一国百姓的储蓄率很高,资本账户关闭,外债很少,而且政府对于国内资源的掌控和支配能力很强,这个国家难以由于经济原因出现硬着陆。这样的经济效率不一定很高,但短期内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较强。

    当遇到外部冲击时,经济出现下滑,通胀压力得以暂时缓解。这时人们通常期盼政策能够放松,有一些微调。但微调的前提是有比较理想的工具来实现。

    试想中国有何种工具以供微调?

    中国政府这十年来没少调控经济,但可用来微调的工具几乎没有。也许汇率是微调的工具之一,而其他政策要么是0,要么是1,是简单二进制的政策——限价或不限价,限购或不限购,很少有适合微调的工具。由于没有微调工具而成为“重调”,而真正所做的,只能是局部调整。

 

经济与股市脱节之因

    市场上最关注的另一问题是,中国经济可以增长8%9%,股市却从3000多点跌到2000多点(上证指数);有些国家,比如美国经济增长1%2%,股市却不跌。中国经济不错,但股市不行,其他国家经济不行,可股市不错。有人认为,股市是经济的风向标,如果股指跌去三分之一,表明经济将硬着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股市与经济走势一段时间内出现背离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那是因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在三四年前刺激经济的方式方法完全不同。以美国为例,美国过去财政状况一度良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约为3%,债务余额占GDP比例为40%左右。然而,经过这一轮财政刺激,财政赤字到了10%以上,债务负担接近GDP100%。而货币/贷款增速依然缓慢。财政刺激是真正意义上的财政刺激。以此换来的是银行和企业得救,资本金比例及现金流状况明显改善。美国是政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尽管经济增长较差,财政赤字很大,财务负担很重。但股市不跌。

    相比之下,中国当时名义上是财政刺激,实际上是货币/信贷刺激。中国财政赤字没有大幅增加,2009年财政赤字是最大的一年,为GDP3%左右,2011年可能降至2%左右。但信贷在2009年增长30%2000-2010年货币累计增长超出GDP 50%多。

    这一轮保增长政策完成之后,政府并未“伤筋动骨”,反而是企业和银行资本金不够用,需要到市场上进一步融资。如此,投资者会想,一般来说财政刺激政策的成本是由纳税人未来几年逐渐偿还,但中国需要股民在短期内偿还。

 

规劝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不是办法

    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是中国经济和股市似乎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还会对一些中小企业造成挤出效应。在政策退出之时,信贷总量或增速有较大回落,但中国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向决定了这种回落对中小企业的伤害最大。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能指望规劝银行多给他们一些贷款。但这种规劝仍是二进制的政策,非市场化手段。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以考虑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银行可以放贷给中小企业,一旦出了问题,20%或一定比例由财政承担。这样银行就会更有积极性来放贷。

    另外,宏观政策力度的掌握应当以社会平均可承受能力为准,而不是以最弱群体为准。不然,表面上抱怨声小了,似乎很和谐,但是打击了优质企业的进取心,降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有人认为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房地产一蹶不振。但实际上,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势头,在2015年人口红利拐点到来以前将一直较为强劲。但如果听之任之,房价大涨到2015年后会出现大落。前车之鉴就是1990年的日本。

    在这样一种风险之下,政府应在真正的拐点到来之前,主动用一些政策抑制泡沫的膨胀,延续未来房价自然调整的时点。短期内一些需求因此受到抑制,但这种需求在未来几年内不会消失,只是被推迟。政府主动调控房地产,这在其他政府是很少见到的。中国在泡沫破灭之前就能调控是好现象,将使中国房地产市场能有更长期的发展。

    至于调控需求的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应当尽快用税收手段替换限购令。同时中国应当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增加百姓投资和理财工具。避免他们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房地产这一个“篮子”中。应当改革户籍制度,巩固和增大城市化空间。用这些制度改革的红利弥补未来人口红利的不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