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商务新闻正文

“元”的下一步——人民币变迁与中国的发展

2010年11月17日 18:48 来源于 财新网
中国无疑是新兴国家,且是飞速发展的新兴国家,尽管我们并不指望人民币会在短期内取代美元,但我们确信未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全球金融市场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唯一的问题就是,人民币还需多久成就这样的角色?

  在中国的老一辈人,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生活在中国的人,很难想象有一天人民币将成为国际货币。在那个年代,我们只是兑换足够生活所需的货币,并且要设法将其都花掉,因为若再换回成外币并非易事。当时汇率定价采用双轨制:一种针对外国人,一种针对本国人,随之伴生出两种货币形式,即中国公民使用的人民币和外国人专用的外汇兑换券(以下简称“外汇券”)。

  1980年4月,中国政府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外汇券。从外观上看,外汇券与人民币区别明显,其印刷纸张较厚,票面也缺少人民币票面上特有的各种鲜艳多姿的少数民族群像或毛泽东等中国伟大领袖的头像。外汇券专供外国人使用,持券者可以到主要为外国人提供服务的宾馆、友谊商店等场所消费,当时这些场所不仅售卖各种中国工艺品,更有别处难见的稀缺商品,如自行车、冰箱和进口食品等,因而广受欢迎。而发行外汇券的意外后果就是催生了交易红火的黑市。在黑市里,外汇券受到追捧,人民币反而沦落为二级货币。于是我们常会看到一些本地人徘徊于友谊商店门前,希望能以不错的价格从外国人手里换到外汇券,以便买辆飞鸽牌自行车。外汇券制度持续了将近十五年,直至政府意识到外汇券的存在有损于人民币价值,并造成汇率双轨制和交易活跃的黑市等问题,这一制度才正式告终。此外,当初的稀缺商品后来在中国遍地开花的“世界工厂”里已随处可寻。于是,自1994年起,人民币开始盯住美元,外汇券则于次年退出市场。

  由于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中国得以拥有单一的汇率定价和单一货币,尤为重要的是,中国本土外汇市场也因此变得更加有序,二级“黑市”则淘汰出局。

  三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一度沦为二级货币的人民币,如今正走向国际化并为世人所热捧,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开始占据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各路专家也不吝时间精力纷纷探讨中国和人民币的发展进程。

  不过,欲了解人民币将走向何方,我们首先要对中国现状做出评价:长期以来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被证明富有活力和弹性,现在中国政府正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调校经济平衡,国内消费需求开始升温;中国制造业如今已居于全球领先地位;预计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将达9.8%(即使在本次金融危机最严重之时,中国GDP增长率也始终保持稳定);而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05年7月之前,中国政府采用人民币盯住美元政策,使人民币兑美元比率一直在8.28附近的狭窄区间波动。而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将不再仅仅盯住美元,随即,人民币迅速升值2.1%,与美元的兑换比率也从8.27调整为8.11。五年后的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宣布人民币将参考一篮子货币从而取代事实上的盯住美元。

  然而令人讶异的是,中国的货币与金融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已落后于制造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步调。当货物进出口贸易愈加便利之时,企业在货币与投资选择上却受到重重约束,一方面人民币存贷款需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和集资活动均因投资工具相对单一而受到限制。与此同时,由于中国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因此难免会受美元波动及相关政策影响。(注:截至2010年6月,中国持有的外汇储备相当于2.45万亿美元,其中美元储备约占65%。这是由中国的贸易顺差和购买美国国债所致)。

  而2008年末至2009年初,恰逢金融危机爆发的高峰期,中国的一系列发展或可谓其金融市场发展的分水岭。在我看来,有四个值得注意的事件,它们虽各不相同,却紧密相连,若将其整合起来,便可表明中国的确已走上人民币开放之途。

  1.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中国先后与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及印度尼西亚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之后,中国又与阿根廷、冰岛、新加坡及香港签署了人民币互换协议。从本质上讲,这就意味着上述国家和地区可以将本土货币兑换为人民币,从而间接促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2.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撰文批评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将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他指出,全球市场应建立一种新型国际货币体系,并依托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他表示应充分发挥SDR(特别提款权)的储备货币作用,并将其作为国际贸易与商品交易的一种工具,而市场评论人士普遍认为,人民币应该成为一篮子储备货币中的一部分。

  3.还是在2009年3月,中国国务院宣布,到2020年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而能否使资金便捷的流动、集中和投入,将是上海成功打造金融中心的关键要素。

  4.2009年4月,国务院宣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项目将在五个城市正式展开,从而将国务院曾于2008年12月提出的计划引入试点落实到位。

  随着人民币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货币,未来,中国会抓住更多机会造就并成为金融中心,也将在国际金融市场扮演关键角色。当前阶段,一些基本目标得以实现: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降低了中国进出口商因人民币升值或美元贬值产生的汇兑风险;此外,由于人民币成为更广泛接受的货币,中国对美元的依赖度将降低,美元资产也将相应减少;最后,允许人民币海外投资将使中国企业得以发展成为真正的跨国企业。

  不过,将人民币推向世界舞台绝非轻而易举之事,中国政府一直采取着循序渐进的方式。第一步就是筛选符合条件的省市及银行、企业参与人民币结算试点。而在海外,试点项目则严格限定在香港、澳门及东盟国家等贸易对象。获准参与试点的400家企业主要来自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等五个试点城市,就业务范围而言,基本上只有与贸易相关的交易才能获准参与试点。一年过后,如今的试点范围已扩大到中国十六省、自治区和四个直辖市,海外贸易对象更是涵盖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试点业务范围也扩大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

  而对美国企业来讲,人民币就像美元、欧元、日元那样,将成为货币工具包中的另一种工具。随着人民币不断壮大,出口商将得益于人民币升值,而进口商则会要求折扣,或至少更加优惠的付款条件。在华出口企业也将受益于汇兑风险降低(因为他们将能更精准有效地配置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事宜),而其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还能享受与外汇结算同等的出口退税优惠。

  但在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仍存在不少障碍,包括如今正被缓慢推介的离岸对冲与投资工具,其选择均较为有限等。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境外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试点,包括境外央行、港澳地区人民币清算行、境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参与行等三类境外机构获准以人民币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一试点可以被解读为放开资本项下的第一步,它还为贸易结算中产生的人民币盈余提供了上佳的投资选择,从而进一步鼓励在境外使用人民币。然而,进入这个市场的外资机构只能在核准的额度内,通过其现有的人民币资金(通过与央行的货币合作、跨境贸易和人民币业务投资获得的人民币资金)来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故此,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影响力仍十分有限。但正如我们看到的,随着越来越多进展的取得,特别是更多的投资选择和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我们相信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将大大加快。

  如今大多数中国人不会再去购买飞鸽自行车,友谊商店也不再是城市里唯一的消费场所。现在的中国人会去买知名国产品牌吉利汽车或到任何世界级餐馆就餐。中国无疑是新兴国家,且是飞速发展的新兴国家,尽管我们并不指望人民币会在短期内取代美元,但我们确信未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全球金融市场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唯一的问题就是,人民币还需多久成就这样的角色?

责任编辑:王雪楠 |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视听推荐

财新微信